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其四)
宋 · 黄庭坚
古人有成言,岁暮于吾子。
斧挥郢人鼻,琴即钟期耳。
新诗凌建安,高论到正始。
徒言参隔辰,未负石投水。
斧挥郢人鼻,琴即钟期耳。
新诗凌建安,高论到正始。
徒言参隔辰,未负石投水。
注释
古人:古代贤者。成言:古人的格言。
岁暮:年终。
吾子:您(尊称)。
郢人:楚国郢都的能工巧匠。
鼻:比喻精准。
琴:琴声。
钟期:钟子期,古代知音的典故。
新诗:新的诗歌创作。
凌:超过。
建安:汉末魏初的文学风格,以曹植等人为代表。
高论:高明的见解。
正始:三国时期魏国的哲学思潮。
徒言:空谈,无实际意义的话。
参隔辰:星辰错位,比喻不协调。
负:辜负。
石投水:比喻坚定的决心或行动。
翻译
古人曾有言,年末对我而言。如同郢都工匠砍削,琴声仿若遇知音。
我的新诗超越建安风华,高谈阔论直达正始之境。
空谈虽如星月错位,但不愧似石沉水无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其四)》中的片段。黄庭坚以古人之言为引,表达了对友人李师载的深深思念和期待。"岁暮于吾子"一句,寓意时光匆匆,对朋友的思念在年终尤为强烈。接下来的"斧挥郢人鼻,琴即钟期耳",运用典故,比喻李师载的才华如同郢匠挥斧,技艺高超;又如琴音与钟期共鸣,暗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艺术理解。
"新诗凌建安,高论到正始",赞美李师载的诗歌创作力和卓越见解,堪比建安时期曹植的才情,以及正始名士们的哲思。"徒言参隔辰,未负石投水",进一步强调尽管时空相隔,但彼此间的友谊坚定,不亚于古人投石问路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期待,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