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盂,并引(其一)
宋 · 苏轼
杂花狼藉占春馀,芍药开时扫地无。
两寺妆成宝璎珞,一枝争看玉盘盂。
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逢旧画图。
从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
两寺妆成宝璎珞,一枝争看玉盘盂。
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逢旧画图。
从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
注释
狼藉:散乱,零落。宝璎珞:比喻华丽的装饰或贵重的饰品。
玉盘盂:形容花朵盛开如玉盘中的碗状。
年谷熟:指丰收的年景。
姑山:可能是指某个以芍药著名的山地。
雪肌肤:形容芍药花洁白如雪。
翻译
各种野花散乱地占据了春天剩余的时光,芍药盛开时连地面都几乎被遮盖。两座寺庙里的女子打扮得如同佩戴着珍贵的珠宝,争先恐后地欣赏那一枝枝如玉盘盛放的花朵。
美好的名字将会成为新的歌曲主题,绝世的品种难以在旧画中找到。
从此以后,人们可以确信丰收的年景到来,就像在姑山亲眼见到那洁白如雪的芍药花般美丽。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玉盘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和追求。
首句“杂花狼藉占春馀”描绘了一幅春日花开满径的情景,其中“狼藉”一词形容草木丛生,“占春馀”则是说这些野花争相开放,占据了整个春天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的“芍药开时扫地无”进一步强调了春日之美,芍药盛开之时,即使是扫地,也是无从进行的,因为到处都是花朵。
诗人在“两寺妆成宝璎珞,一枝争看玉盘盂”中,用佛寺比喻自然界中的花卉之美,每一支花都像精心妆扮过的寺庙,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就如同玉制的盘子和酒盅一般珍贵。
“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逢旧画图”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赞叹,它们值得被赋予美好的名字,甚至可以创作新的乐曲来颂扬。同时,这些绝妙的事物是难以遇见的,就如同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旧画图一样。
最后,“从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则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观察,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从而确定了季节的成熟,同时也提到了“姑山”的风光,如同亲眼所见的雪一般细腻。
这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界中绝妙之物的赞赏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