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济明书
宋 · 邹浩
无书可借即捐书,日月云烟见未除。
言与不言俱是着,损之又损亦非如。
琴边酩酊何关酒,濠上从容岂在鱼。
为报冰华老居士,吾今无欠亦无馀。
言与不言俱是着,损之又损亦非如。
琴边酩酊何关酒,濠上从容岂在鱼。
为报冰华老居士,吾今无欠亦无馀。
鉴赏
这首诗《读钱济明书》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其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以及道德修养的独特见解。
首联“无书可借即捐书,日月云烟见未除。”开篇即以“无书可借”引出“捐书”的行为,暗示了作者对于知识的追求与放弃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自然景象变化的感慨。这里的“日月云烟”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
颔联“言与不言俱是着,损之又损亦非如。”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言与不言”的对比,探讨了表达与沉默的智慧,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恰到好处的表达,而非一味地言说或沉默。而“损之又损”则可能暗指道德修养的过程,强调了不断自我反省、去除私欲的重要性,但又不是简单的减损,而是达到一种更为精妙的平衡状态。
颈联“琴边酩酊何关酒,濠上从容岂在鱼。”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琴边酩酊”,源自《庄子·外物》,意指在音乐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与酒无关;二是“濠上从容”,出自《庄子·秋水》,描述了观鱼时的闲适与超脱。这两句通过酒与鱼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在艺术与自然中寻求精神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尾联“为报冰华老居士,吾今无欠亦无馀。”是对一位名为“冰华老居士”的尊敬与致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我反思后的内心状态——既无缺失,也无多余,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不仅是对自身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完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哲学、艺术、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智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理解,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