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石屏归天台
宋 · 陈宗道
天台四万八千丈,一根直下寒银浪。
青莲老子夜不眠,往往飞魂到其上。
诗情不减流白云,千载重见戴叔伦。
莲花峰下赤城洞,芒鞋翻笑山中人。
秋风孤篁八九尺,老面百摺赪铜色。
田文席上摩吟髭,鹘立苍苔烟雨黑。
我家竹屋栖龙冈,夜捣孤月餐寒霜。
醉骑白鹿军峰下,一见赠我青瑶珰。
南山台前春正好,万壑千涯清梦晓。
苍苔石磴抚阑干,往事飞鸿天亦笑。
君今东首回牙樯,我亦西去凌苍苍。
截江桥南春水急,酒酣不记攀垂杨。
军峰江南最高处,我上峰头望君去。
归时定入天台山,举首云间一相顾。
青莲老子夜不眠,往往飞魂到其上。
诗情不减流白云,千载重见戴叔伦。
莲花峰下赤城洞,芒鞋翻笑山中人。
秋风孤篁八九尺,老面百摺赪铜色。
田文席上摩吟髭,鹘立苍苔烟雨黑。
我家竹屋栖龙冈,夜捣孤月餐寒霜。
醉骑白鹿军峰下,一见赠我青瑶珰。
南山台前春正好,万壑千涯清梦晓。
苍苔石磴抚阑干,往事飞鸿天亦笑。
君今东首回牙樯,我亦西去凌苍苍。
截江桥南春水急,酒酣不记攀垂杨。
军峰江南最高处,我上峰头望君去。
归时定入天台山,举首云间一相顾。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宗道所作的《送戴石屏归天台》,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首句“天台四万八千丈,一根直下寒银浪”,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台山的高峻,如银浪般壮观。接着写青莲老子(李白)的传说,烘托出神秘而诗意的氛围。
诗人感叹戴石屏的离去,将他的情感寄托在“莲花峰下赤城洞”和“醉骑白鹿军峰下”的场景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和对友情的珍视。中间部分通过“秋风孤篁”、“摩吟髭”等细节,描绘了友人在竹屋中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自己的清冷心境。
最后,诗人与友人分别在“南山台前”、“截江桥南”,互诉离情,虽然山水阻隔,但心念相通,期待重逢。“军峰江南最高处”一句,形象地刻画了离别的高远与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富有诗意,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