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子谣(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勾粤之劲干,燋铜为锋镝。
一发三百步,秦军俱辟易。
一发三百步,秦军俱辟易。
鉴赏
这首诗《狸子谣(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狸子(即野猫)的勇猛与机敏,通过狸子的形象来隐喻人的英勇和智慧。
首句“勾粤之劲干”,勾勒出狸子强壮的身体,暗示其力量与坚韧。“燋铜为锋镝”运用夸张手法,将狸子的爪牙比作烧红的铜制箭头,强调其锐利与致命性。接着,“一发三百步,秦军俱辟易”一句,以狸子发射的“箭”比喻其攻击,展现了狸子在三百步外就能击退敌军的惊人能力,暗含了对英勇战士或智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狸子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勇敢、智慧和力量的颂扬,同时也寓含了对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物或群体的隐喻与评价。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借物寓意的传统美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