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昌叔羁旅之作
宋 · 王安石
君方困旅食,予亦误朝簪。
自索东方米,谁多季子金。
高门万马散,穷巷一灯深。
客主竟何事,萧条梁父吟。
自索东方米,谁多季子金。
高门万马散,穷巷一灯深。
客主竟何事,萧条梁父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你。方:正。
困旅食:身处旅途,生活艰难。
予:我。
误:耽误。
朝簪:上朝的冠簪。
自:独自。
索:寻找。
东方米:东方的粮食。
谁:谁人。
多:富有。
季子金:范蠡的财富(范蠡是越国大夫,富甲一方)。
高门:豪门大宅。
万马散:空无一人。
穷巷:穷巷深处。
一灯深:一盏灯火。
客主:客人与主人。
竟何事:究竟为何事。
萧条:凄凉。
梁父吟:《梁父吟》,古曲,常用来表达哀愁或失意。
翻译
你正身处旅途,生活艰难,我也误了上朝的冠簪。我独自寻找东方的粮食,谁能像范蠡那样富有?
豪门大宅空无一人,只有穷巷深处的一盏灯火。
客人与主人究竟为何事忙碌,只留下凄凉的梁父吟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题为《次韵酬昌叔羁旅之作》。诗中通过对比富贵与贫穷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羁旅之境况的理解和同情。
首句“君方困旅食”指朋友羁旅时的困顿处境,吃不上好饭菜;而“我亦误朝簪”则是说自己也曾经历过早晨匆忙穿戴冠簪的忙乱生活。第二句中的“自索东方米”表明朋友在外地辛苦寻找生计,“谁多季子金”则隐含对富人季子家财富厚的一种讽刺。
第三句“高门万马散,穷巷一灯深”是通过对比来描绘出两种生活的鲜明对照:高大的门前车水马龙,而贫穷的小巷只能有一盏孤独的灯光。最后,“客主竟何事,萧条梁父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羁旅之境况的关切,以及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暗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