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赋以眉毛肠心牙等五字
唐 · 皎然
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
三尘观种子,一雨发萌芽。
定起轮灯缺,宵分印月斜。
了空如藏史,始肯会禅家。
三尘观种子,一雨发萌芽。
定起轮灯缺,宵分印月斜。
了空如藏史,始肯会禅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我法:指个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从谁悟:向谁学习并领悟。
心师:内心的导师,这里比喻为贯花。
贯花:可能是一种比喻,指代贯穿、渗透一切的智慧或觉悟。
三尘:佛教术语,指色尘、声尘、香尘等六尘中的前三者,泛指所有感官对象。
种子:比喻潜在的烦恼或菩提心的萌发因素。
一雨:一场雨,比喻佛法的滋润。
萌芽:比喻修行初期的觉醒或理解的开始。
定起:从禅定中起身。
轮灯缺:法轮比喻佛法,灯缺可能指从深度冥想回到现实的转变。
宵分:深夜时分。
印月斜:手印为佛教仪式手势,斜月指月亮偏斜,整体描绘出一种静谧的修行景象。
了空:完全理解空性的道理。
如藏史:像深藏的史书一样,比喻深邃而丰富。
始肯:才愿意。
会禅家:与禅修者相聚或交流。
翻译
我所领悟的佛法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呢?内心之师便是那贯穿一切的花朵。观察三种尘世烦恼如同照见种子,一场细雨催生了萌芽生长。
入定起身时法轮之光仿佛有了缺憾,夜半时分手印映照着倾斜的月影。
了悟空性如同历史深藏般博大,至此才愿意与禅修者相会交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禅宗修持的体验。
“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禅法的领悟来自内心的导师,即“贯花”之意象,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定的境界或某种精神上的启迪。
“三尘观种子,一雨发萌芽。” 三尘指的是世间的各种烦恼和束缚,种子则是佛法的种子。作者通过观照这些烦恼如同播下种子,只需一次灵性的滋润(一雨)就能使之生根发芽,象征着心灵的觉醒与成长。
“定起轮灯缺,宵分印月斜。” 轮灯可能是指禅定的修持或心灵的光明。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宵分),通过禅定来修补内心的不足,同时也在观照月亮的斜倚之中寻找心灵的平和。
“了空如藏史,始肯会禅家。”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万物本无自性的领悟(了空),以及这种觉悟如同历史的记载(如藏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作者才愿意与禅宗为伍。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禅法深刻的理解和个人修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