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四)赏析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四)

清 · 蒋士铨
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

鉴赏

这首《满江红》十四首之一,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愁绪满溢的景象。

首句“伏几昏昏”,以“伏”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慵懒的姿态,而“昏昏”则暗示了内心的迷离与沉闷。接着,“却又是、困人天气”,点明了季节与心境的契合,春日的慵懒氛围让人心生倦怠。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春日特有的景致——飞舞的花瓣在庭院中飘落,铺满了地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环境的宁静与舒适,但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药鼎的微声与窗外的日光、轻柔的茶烟与垂下的窗帘,构成了一幅和谐却又略显孤独的画面。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有因身体不适和内心愁绪而产生的无力感。“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日河畔的景色,柳树嫩绿的枝条如同鹅黄的奶油般细腻,而河中的水流则像鱼鳞般细密,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景象,花朵与农人在田野间交织出一幅和谐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虽然渴望回归田园,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感到无奈与后悔。

最后,“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以声音作为结尾,通过社鼓与饧箫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春日里欢庆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