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其二)
宋 · 文同
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
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注释
公岂不聪明:您难道不明智吗。嗜好乃如此:却喜好如此。
若非以私饵:如果不是出于私欲引诱。
是物安至止:这种东西怎会来到这里。
彼致者何人:送这东西的人是谁呢。
定非端洁士:肯定不是品行端正的人。
草木固为尘:即使是草木也会成为尘土。
丑名终未已:丑恶的名声永远不会终止。
翻译
您难道不明智吗,却喜好如此。如果不是出于私欲引诱,这种东西怎会来到这里。
送这东西的人是谁呢,肯定不是品行端正的人。
即使是草木也会成为尘土,丑恶的名声永远不会终止。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北宋画家文同的《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这两句是对平泉草木记作者的赞誉,认为他非但聪明,而且他的兴趣爱好也独具一格,不随波逐流。
“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物象不加干预、任其自然生长的态度。这里的“私饵”指的是个人私欲的滋养,“是物安至止”则意味着万物各自安于其所,到达它们存在的极限。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诗人问及这份淡泊明志乃至何等人物,肯定地说,那一定不是一般清高之士能有的境界。这里强调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物必有其不凡之处。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最后两句,诗人借用草木最终归于尘土的自然规律,来表达对世事无常和个人功业难以永恒的感慨。丑名,即指污名或不好的名字,这里说“丑名终未已”,意味着即便是坏的名声,也终将随风而去,消逝于无形之中。
文同在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本质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