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马
穷阴岁欲暮,落日鬼相呼。
见雁愁心裂,看天泪眼枯。
殷勤夜深月,还照旅魂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孤独的画面。"蹀躞青丝马",诗人以轻盈的青丝马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沉重与困顿,暗示了旅途的艰辛。"艰难赤伏符"进一步强调了困境,赤伏符可能象征着命运的坎坷或不顺。"穷阴岁欲暮",用冬季的寒冷和接近年底的时光,渲染出一种绝望和凄清的氛围。
"落日鬼相呼",借落日和鬼魅的意象,增添了恐怖和孤寂感。"见雁愁心裂",看到北归的大雁,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被撕裂般痛苦,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看天泪眼枯",泪水如泉水般涌出,形容悲痛至极,连眼睛都似乎因悲伤而干涸。
最后两句"殷勤夜深月,还照旅魂孤",诗人将深情的目光转向夜晚的明月,月光虽好,却只能孤独地照耀着漂泊无依的旅人之魂,寓言了诗人的孤苦和对未来的迷茫。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展现了刘基独特的诗歌风格。
词语解释
赤伏的意思:“赤伏符”的简称。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赤伏归於 汉光 。” 宋 范成大 《丙午东宫寿诗》:“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清 王士禛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诗:“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参见“ 赤伏符 ”。...
愁心的意思:(1).心里忧愁。《墨子·所染》:“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2).忧愁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明发动愁心,闺中起长嘆。” 宋 汪元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明 金絅 《踏莎行》词:“翠竹檐前,碧蕉丛里,秋声鬭合愁心碎。” 姚雪垠 《言志篇》:“雄关屡战愁心少,苦战时经快意多。”...
蹀躞的意思:◎ 蹀躞 diéxiè(1) [walk in mincing gait]∶小步走路的样子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古乐府《白头吟》(2) [pace up and down]∶往来徘徊...
鬼相的意思:鬼的形貌。 鲁迅 《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
艰难的意思:[释义](形)困难。 [构成]并列式:艰+难 [例句]艰难地生活。(作状语)行动艰难。(作谓语)[同义]困苦、艰苦、困难[反义]容易...
泪眼的意思:◎ 泪眼 lèiyǎn[tearful eyes] 含着泪水的眼睛泪眼模糊...
旅魂的意思:(1).犹旅情。 唐 杜甫 《夜》诗:“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唐 戴叔伦 《柳花歌送客往桂阳》诗:“定知别后消散尽,却忆今朝伤旅魂。” 明 刘基 《漫兴》诗:“多事池边促织儿,声声哀怨旅魂知。”(2).客死他乡者的鬼魂。 唐 黄滔 《经安州感故郑郎中》诗之二:“旅魂频此归来否,千载云山属一游。” 清 朱茂晖 《哭谭礼部元孩》诗:“旅魂招未得,何处望乡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石唯庵残稿》:“我亦亲恩矢报者,白云天远旅魂孤。”...
落日的意思:◎ 落日 luòrì[setting sun] 夕阳...
青丝的意思:◎ 青丝 qīngsī(1) [black hair]∶黑发一缕青丝(2) [sliced preserved plum used as dressing on food]∶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3) [black silk]∶青色的丝绳...
穷阴的意思:(1).指冬尽年终之时。《文选·鲍照<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 李善 注:“《礼记》曰:‘季冬之月,日穷於次。’《神农本草经》曰:‘秋冬为阴。’”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2).指极其阴沉的天气。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洌海隅,积雪没脛,坚冰在鬚。” 唐 孟浩然 《赴京途中遇雪》诗:“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日鬼的意思:方言。弄;搞。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你大叔那人啊,肚子里有那么些邪门门横道道,平素爱日鬼个机器啦、新农具啦什么的。”...
眼枯的意思:谓泪水流尽。 唐 杜甫 《新安吏》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夜深的意思: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殷勤的意思:◎ 殷勤 yīnqín(1) [deep affection]∶情意深厚鞠养殷情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2) [solicitous]∶热情周到殷勤的服务员(3) [industrious]∶勤奋殷勤小心(4) [present]∶礼物日后致殷勤...
赤伏符的意思:新莽 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 刘秀 上应天命,当继 汉 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先在 长安 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羣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 周 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羣望。’” 元 郭钰 《早春试笔》诗:“喜闻诸将黄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清 赵翼 《秦望山》诗:“赤伏符终归 汉 主,白驹场枉闢 周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