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客气赏析

客气

明 · 苏葵
渺然寓天地,何能独轩昂。
古人有程规,毫发分否臧。
周易贱阴柔,往往贵阳刚。
而亦戒用罔,藉茅乃其良。
嗟予禀赋偏,径情时见伤。
几回懋持循,旋持仍旋忘。
面唾难自乾,脂韦窃惭惶。
靡悟物有折,车轮嫌四方。
仲由喜闻过,塞耳立道旁。
白首已怜逝,客气犹潜藏。
七年病已深,求艾休辞忙。
伟哉张公艺,一字箴膏肓。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客气》。诗中以“客气”为题,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与矫饰,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真我,不被世俗所左右。

首句“渺然寓天地,何能独轩昂”,诗人以宇宙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对比,表达了对个体在浩瀚世界中地位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接着,“古人有程规,毫发分否臧”一句,借古人行事的准则,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指出细微之处也能分辨是非善恶。

“周易贱阴柔,往往贵阳刚”引用《周易》中的观点,说明了刚柔并济的道理,刚强有时会受到贬低,但柔顺也不应过于软弱。接下来的“而亦戒用罔,藉茅乃其良”则进一步阐述了适度的重要性,比喻使用茅草作为屋顶材料,既实用又适宜,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采取恰当行动的必要性。

“嗟予禀赋偏,径情时见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偏向的感慨,以及因直率行事而可能遭受的伤害。接下来的几句“几回懋持循,旋持仍旋忘”描述了诗人试图遵循道德规范,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忘记或忽视,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面唾难自乾,脂韦窃惭惶”形象地描绘了面对他人指责时内心的尴尬与不安,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惶恐。这里通过“面唾”和“脂韦”(比喻谄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虚伪行为的反感与自我反省。

“靡悟物有折,车轮嫌四方”一句,以车轮嫌四方的比喻,表达了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无奈与困惑,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

“仲由喜闻过,塞耳立道旁”引用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子路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而诗人则以之为反面教材,警示自己要勇于接受批评,而不是闭目塞听。

“白首已怜逝,客气犹潜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性格中仍存的虚伪倾向的警觉。

最后,“七年病已深,求艾休辞忙”提到七年病痛的比喻,象征着长时间的困扰与挣扎,而“求艾休辞忙”则是对寻求治愈之道的渴望,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平静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自我成长的不断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真我价值的坚守与探索。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也鼓励读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自我反省,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