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画赠崔子文赏析

题画赠崔子文

元末明初 · 倪瓒
性癖居幽每起迟,一来溪口意凄迷。
林亭晓色苍茫里,目送风帆过水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性癖幽静之人清晨在溪口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性癖居幽每起迟”,点明了诗人的个性偏好于幽静之地,早晨往往起得较晚。这既是一种生活习性,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次句“一来溪口意凄迷”,描述了诗人首次来到溪口时的感受,用“凄迷”二字,不仅表现了环境的清冷,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或许是初次面对如此美景的震撼,或是对某种情感的追忆与感慨。

第三句“林亭晓色苍茫里”,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氛围。林间小亭沐浴在晨光中,四周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苍茫,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最后一句“目送风帆过水西”,诗人以动态的画面结束全诗,他目送着远处驶过的船只渐渐消失在水的另一侧,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探索。

词语解释

苍茫的意思:[释义](形)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联绵式。~的夜空。(作定语)大地~一片。(作谓语)...

风帆的意思:亦作“ 风颿 ”。 1.船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颿收。” 郭风 《叶笛集》:“我看见无数的双桅船,以它们的高耸的桅杆、红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风帆,张起或卷下的风帆,来装饰你的港口。”(2).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上下,风颿烟艇,飘忽晦明。”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

过水的意思:(1).越过江河。 唐 杜甫 《即事》诗:“黄鶯过水翻迴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宋 翁卷 《初晴道中》诗:“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2).亵语。指男女交合。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巧计进妾》:“只听得语低低,声细细,帐儿摇,牀儿响,一会颠狂,借车过水,美不可量。”(3).让水通过。 何士光 《种包穀的老人》:“太阳西斜,离落山还有好长一阵,还能从坡下那一块过水丘里,舀起来好几挑水。”...

目送的意思:目送指目光追随着目标的离去,表达了对别人离去的关注、思念或送别之情。...

凄迷的意思:[释义](1) (形)〈书〉(景物)凄凉而模糊;凄凉。夜色凄迷。(作谓语) (2) (形)〈书〉悲伤;怅惘。 [构成]并列式:凄+迷...

水西的意思:(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送风的意思:◎ 送风 sòngfēng[blow] 迫使空气进入向巷道送风...

晓色的意思: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唐 虞世南 《和銮舆顿戏下》:“银书含晓色,金輅转晨飇。”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诗:“晓色破苍烟,青山入云际。”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凝凝的细露,淡淡的晓色,长林丰草间偶然一阵一阵清风。”...

一来的意思:(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