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己巳七月廿四日偕三儿阿泰薄游匡庐三首赏析

己巳七月廿四日偕三儿阿泰薄游匡庐三首

当代 · 吴灏
日映香炉生秋风,飞泉直下落涧中。
泠泠细草岩中碧,偶作楚狂拜李公。
五老峰前晓烟新,乱松野竹压山云。
飘然直上三千尺,绝顶閒行看夕曛。
虎溪匆匆未及游,干载栗里已成丘。
避世陶潜独爱菊,山南閒于一天秋。

词语解释

避世的意思:◎ 避世 bìshì[retire from the world]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楚狂的意思:《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 楚 狂也。”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唐 韩愈 《芍药歌》:“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 狂小子 韩退之 。” 清 顾炎武 《谒夷齐庙》诗:“ 楚 狂歌凤衰,荷蕢讥击磬。”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诗:“举轡 黄州 近,全身问 楚 狂。”亦作“ 楚狂人 ”、“ 楚狂士 ”、“ 楚狂子 ”。 唐 李白 《庐...

匆匆的意思:[释义](1) (形)急急忙忙的样子。 (2) (副)急促;急忙。表示事情做得不够充分。匆匆走了。(作状语) [构成]重叠式 [反义]徐徐①[同音]葱葱...

飞泉的意思:(1).谷名。《楚辞·远游》:“吸 飞泉 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引 张揖 曰:“ 飞泉 , 飞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北饮兮 飞泉 ,南采兮芝英。”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 飞泉 以正东。”(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 胤 以 若邪 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 秦望山 ,山有飞泉,迺起学舍。”(3).瀑布。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

虎溪的意思: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 东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维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 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 芙蓉 縹緲, 虎溪 旧约难寻, 莲社 从谁讨。”...

绝顶的意思:[释义](副)极端;非常。 [构成]偏正式:绝(顶 [例句]这孩子绝顶聪明。(作状语)②(名)〈书〉最高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作宾语)...

栗里的意思: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晋 陶潜 曾居于此。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尝往 庐山 , 弘 命 渊明 故人 庞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间。” 唐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诗:“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旧山川。” 李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梦,寻壑经邱 栗里 情。”...

泠泠的意思:◎ 泠泠 línglíng(1) [cool;chilly]∶形容清凉;冷清白露泠泠(2) [(of voice) clear]∶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偶作的意思:谓不经意而作。多用于诗词题中。如 唐 白居易 有《洛中偶作》诗, 宋 辛弃疾 有《浣溪沙·偶作》词。...

飘然的意思:◎ 飘然 piāorán(1) [waver]∶形容飘摇的样子(2) [flare]∶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飘然欲仙(3) [relaxed;light]∶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千尺的意思: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三千的意思:(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3...

山南的意思:古时泛指 太华 、 终南 两山以南之地。《史记·魏世家》:“所亡於 秦 者, 山 南、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张守节 正义:“山, 华山 也。”...

天秋的意思: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 唐 李白 《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鷄悲。” 唐 韦应物 《蓝岭精舍》诗:“日落羣山阴,天秋百泉响。”...

未及的意思:◎ 未及 wèijí(1) [before]∶来不及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2) [not involve]∶并未涉及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五老的意思:(1).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竹书纪年》卷上:“率 舜 等升 首山 ,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仙家五老话驂鸞,素女图经掌上看。”(2). 宋 杜衍 、 冯平 、 王涣 、 毕世长 、 朱贯 等五位老人的合称。 清 钱谦益 《崇祯庚午中秋日敬次杜正献公原韵》:“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参见“ 五老会 ”。(3).见“ 五老峰 ”。...

细草的意思:(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夕曛的意思:(1).落日的余辉。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戴叔伦 《晚望》诗:“山气碧氤氲,深林带夕曛。” 宋 梅尧臣 《金山寺》诗:“ 吴 客独来后, 楚 橈归夕曛。” 清 朱彝尊 《寓斋小集分韵得逢字》诗:“夕曛恋客未落,留听西林暮鐘。”(2).指黄昏。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诗:“春城斗酒惜离羣,把袂高歌到夕曛。” 清 朱彝尊 《同郭三满井访仑公即事》诗之四:“自煮 柟谿 茗,留宾待夕曛。”...

下落的意思:◎ 下落 xiàluò(1) [fall]∶由于重力作用而从高处落下(2) [drop]∶掉下书从他手中下落◎ 下落 xiàluò(1) [whereabouts]∶寻找中的人或物所在的地方在打听其下落(2) [find a place for]∶安置;发落不知将他下落在何处?——《警世通言》(3) [reprove]∶数落;挖苦今日教人下落了我恁一顿。——《金瓶梅》...

香炉的意思:◎ 香炉 xiānglú[incense burner] 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

行看的意思:(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压山的意思:方言。谓日将落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太阳爷也待好压山儿了,二妹子合大奶奶,这里也住不下,莫如趁早向庄儿上去罢。”...

一天的意思:◎ 一天 yītiān(1) [a day]∶一昼夜(2) [round the clock]∶二十四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3) [one day]∶有一天,有朝一日一天,老李谈起他参加红军的经过(4) [the whole day;all the day] 〈方〉∶一个白天忙碌了一天(5)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方〉∶一天到晚...

直下的意思:(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直上的意思:(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五老峰的意思:江西省 庐山 东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耸立,故称。峰下 九迭屏 为 李白 读书处;东南有白鹿洞书院遗址,为 朱熹 讲学处。 唐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诗:“ 庐山 东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 清 赵翼 《新春小集》诗:“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云山 上宿双林。” 康有为 《庐山谣》:“ 五老 拄杖碧云中,子孙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