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其五)赏析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其五)

元末明初 · 顾瑛
和籴粮船去若飞,兼春带夏未曾归。
用钱赠米该加七,纳户身悬百结衣。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百姓生活困苦,粮食短缺的现实。诗人顾瑛通过对比“和籴粮船”的快速离去与百姓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

首句“和籴粮船去若飞”,形象地描绘了官府征购粮食的船只迅速离去的情景,暗示了政府在应对粮食危机时的行动速度与效率。然而,“兼春带夏未曾归”则揭示了这些船只并未如预期般及时返回,反映出当时粮食供应的严重滞后,以及可能存在的官僚体系的低效或腐败问题。

接着,“用钱赠米该加七,纳户身悬百结衣”两句,通过对比货币与实物的交换比例(“用钱赠米该加七”意为每七份钱只能换得一份米),以及普通百姓因贫困而穿着破旧衣物(“纳户身悬百结衣”)的现状,深刻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这里,“加七”不仅指出了物价上涨导致的购买力下降,也暗含了政府在粮食分配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经济困境下的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

词语解释

百结的意思:(1).用碎布缀成的衣服。《艺文类聚》卷六七引 晋 王隐 《晋书》:“ 董威輦 每得残碎繒,輒结以为衣,号曰百结。”(2).形容衣多补缀。《南史·到溉传》:“余衣本百结, 闽 中徒八蚕。” 唐 韩翃 《送别郑明府》诗:“千金尽去无丰储,双袖破来空百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逾年,达 金陵 ,悬鶉百结,傴僂道上。”(3).一种联迭成扣的织物。《楞严经》卷五:“ 阿难 白佛言:‘世尊,此寳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綰,得一结名,若百綰成,终名百结。’” 唐 温庭筠 《织...

和籴的意思: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 北魏 。《魏书·食货志》:“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中州集》卷七引 金 李节 诗:“棓头打出和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

未曾的意思:[释义](副)不曾,没有(“曾经”的否定)。 [构成]偏正式:未(曾 [例句]未曾有过。(作状语)...

用钱的意思:...

赠米的意思:古代官府留待贴补经费不足的米。 元 顾瑛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诗之五:“用钱赠米该加七,纳户身悬百结衣。”《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赠米:赠乃贴补之意。留备济助各费之不足者。”...

百结衣的意思:补缀很多的衣服。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九:“半菽一瓢饮,县鶉百结衣。”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你乱丛丛百结衣,冷萧萧双鬢毛,每日价浪悲歌去 吴 市讨。” 清 方文 《田居杂咏》之六:“ 颜子 一瓢饮, 原宪 百结衣。”参见“ 百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