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诗八首(其六)
唐 · 白居易
有木名水柽,远望青童童。
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
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
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
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
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翻译
有一种树名叫水柽,远远望去,一片青翠茂盛。它的根茎并不坚硬挺拔,枝叶却繁密丛生。
叶子颜色如同柏树,纹理像松树一样裂开。
因为与松柏相似,所以被列入了美好的树木之中。
树枝脆弱经不起雪压,树势高耸常常害怕风来。
雪压低了它又会挺立起来,风吹过它则随风东西摇摆。
它的柔美芬芳胜过杨柳,落叶时间却比梧桐更早。
只有一点值得赞赏,那就是它的中心没有蛀虫侵扰。
注释
水柽:一种树木,学名柽柳,又称红柳。青童童:形容树木茂盛,一片青翠。
蒙笼:形容枝叶繁茂,遮盖密集。
彩翠:形容叶子鲜艳的翠绿色。
鳞皴:形容树皮裂纹像鱼鳞一样。
嘉树:好树,优良的树木。
不胜雪:承受不住雪的重量。
柔芳:柔和的香气。
早落:早于其他树木落叶。
蠹虫:蛀蚀木质的昆虫,这里象征破坏或腐蚀的事物。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树木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了作者对于某种品质或境况的赞美。诗中的“水柽”是指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树木,这里用它作为主体进行描绘。
首先,“远望青童童”透露出诗人对这棵树从远处观察时所感受到的景象,给予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接着,“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则描写了树木的外在特征,它没有坚硬直立的根系和枝条,而是柔弱且被繁茂的叶子覆盖。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通过与常见刚健植物柏树、松树的对比,来强调这棵水柽树的颜色和质感,它虽然柔软却也有着坚韧的一面。紧接着,“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表明诗人认为它虽与众不同,但依然值得赞赏,是一类美好的树木。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则透露了这棵树因为自身的脆弱,在自然界中是多么的无助,它承受不了重量的雪,也害怕被强风所摧毁。接下来的“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描绘了它在大自然中的挣扎与颠簸。
最后,“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通过比较,这棵树的美丽和脆弱超越了常见的杨柳,而它的花瓣也比梧桐更早地凋零。诗末“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则表达了这棵树虽然柔弱,但它纯洁无瑕,没有任何污点。
整首诗通过对水柽树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柔美而坚韧、脆弱而又纯净的形象,这可能是作者对于某一种人格特质或生活态度的一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