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即事
宋 · 张耒
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
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
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
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堂:主人的书房或厅堂。岁晚:深秋时节。
直:直接,完全。
穷寂:寂静无人。
落叶:秋天凋落的树叶。
寒蔬:寒冷季节的蔬菜。
风雨馀:风雨过后。
下里:乡间。
数家:几家邻居。
井臼:共用的水井和石臼(古代用来舂米)。
榛芜:灌木丛生的地方。
夜霜:夜晚的霜冻。
摧:摧残。
菊房:菊花的花蕾。
俱敛:都已收敛。
晴日:晴朗的日子。
薰:熏陶,使香气散发。
梅气:梅花的香气。
欲苏:似乎要恢复生机。
樊山:可能指某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偏得意:特别引人入胜。
倚天:依靠天空,形容高耸或壮丽。
紫翠:紫色和翠绿,形容山色。
照空虚:照亮空旷的天空。
翻译
东堂深秋时节格外寂静,落叶后的寒菜在风雨后残留。附近几户人家共用一口井,十里的荒山多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
夜晚的霜冻使菊花凋零,但晴天的阳光让梅花的气息仿佛复苏。
谁能像樊山那样独享美景,它的紫色翠绿映照着空旷的天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末了的萧瑟景象和隐逸生活的情趣。开篇“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两句,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画面,时间设定在深秋的黄昏时分,诗人居所的东堂显得格外冷清,周围萦绕着落叶和寒风,偶尔夹杂着细雨,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寂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情境。
接着“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片偏远的小村落,居民稀少,共同使用着井和磨米的石臼,而周围则是荒凉的山野,长满了野草,这些景象都在传达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夜晚时分,白霜覆盖着花圃中的菊花,而在晴朗的日子里,梅花则散发出淡淡清香,这里的“摧”和“敛”字眼用得恰到好处,传达出一种自然界生机勃发与凋零交替的情趣。
最后,“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樊山”是古代隐士樊川居住的地方,而“紫翠”则形容山色,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倾慕那些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意趣的人,他们仿佛能够与天地合一,照亮那片空旷。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他所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