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哀麦氏诸烈(其一)赏析

哀麦氏诸烈(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葡萄惟汉地,孔雀不胡天。
岂有罗敷洁,而求老上怜。
明珠沉合浦,美玉葬雄田。
不使金笳引,飞来角枕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哀麦氏诸烈》之一。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与感慨。

“葡萄惟汉地,孔雀不胡天。” 开篇以葡萄和孔雀为喻,葡萄生长在汉地,象征着繁荣与安定;孔雀却不能在胡天飞翔,暗含了对失去自由与和平环境的哀叹。这种对比,既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也隐含了对某种情境下人们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岂有罗敷洁,而求老上怜。” 这一句借用了古代罗敷的故事,罗敷以其纯洁和美丽闻名,但此处似乎是在反问,为何要寻求老上(可能指某种权威或命运)的怜悯?这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无奈。

“明珠沉合浦,美玉葬雄田。” 合浦是古代著名的珍珠产地,美玉则代表了珍贵与美好。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明珠与美玉的失落与埋没,象征着才华、美德或美好事物的消逝与被遗忘,蕴含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不使金笳引,飞来角枕边。” “金笳”通常指的是乐器,这里可能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往昔的荣光;“角枕”则是古代的一种枕头,常用来形容温馨的床榻。这两句表达了希望那些美好的记忆和往日的荣光能长久留存,不要轻易消逝,如同不愿让金笳的旋律引走,希望它们能够停留在身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哀悼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