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钟主簿父子
宋 · 刘克庄
旗铃接迹向西驰,丹桂灵椿并一时。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笞儿。
妙年不患锥无颖,前辈曾言木就规。
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笞儿。
妙年不患锥无颖,前辈曾言木就规。
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旗铃:可能指装饰性的旗帜和铃铛,用于形容队伍的行进。丹桂:指秋季开花的桂花,象征高雅。
灵椿:古代神话中的长寿树,象征长寿。
跨灶:比喻人的才能出众,能胜任重要职务。
老子:古时对父亲的尊称。
锥无颖:比喻才华未显,需要磨炼。
木就规:木头按照圆规形状加工,比喻人通过学习和磨砺变得有规矩、有成就。
相国: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晏公元楚产:晏平是楚地出身的人才。
千里远求师:形容寻求贤能之人或知识的长途跋涉。
翻译
旗帜和铃铛连接着向西疾驰,丹桂和灵椿一同盛开。人们竞相称赞郎君能像跨灶神一样有才华,这立刻让老父亲也想责打儿子一番。
年轻时不必担心没有突出才能,前辈曾说过木头经过磨砺也能成器。
相国晏平是出自楚地的人才,何必千里迢迢去寻找老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场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亲密而又充满智慧。首句“旗铃接迹向西驰”通过军队行进的声音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官员出行的情形,接着“丹桂灵椿并一时”则描写了一家人的和谐与繁盛,丹桂象征着高贵与美好,灵椿则寓意长寿。第三句“竞说郎君能跨灶”,表达了儿子们的才华横溢,甚至能够超越父亲,而“顿令老子欲笞儿”则透露出父亲对孩子们既自豪又严厨的一面,愿意用鞭策教育他们。
接着,“妙年不患锥无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横溢的时光毫无遗憾,而“前辈曾言木就规”则提醒我们古人智慧,树木成材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里比喻着教育子女须有规矩。最后,“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诗人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必远方寻找教师,因为家中的长辈,如同国家的重臣,已经充当了最好的老师。
全诗流露出对家庭美满生活和教育理念的赞颂,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与智慧传承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