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壶隐挽诗
宋 · 韩淲
国朝人物盛江西,欧晏曾王世所知。
剩喜年来说壶隐,还看身后纪丰碑。
路遥莫致生刍奠,心折聊成薤露词。
高蹈如斯天必假,彬彬子舍见孙枝。
剩喜年来说壶隐,还看身后纪丰碑。
路遥莫致生刍奠,心折聊成薤露词。
高蹈如斯天必假,彬彬子舍见孙枝。
鉴赏
这首挽诗《黄壶隐挽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是对黄壶隐先生的深切悼念。韩淲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黄壶隐先生的敬仰与怀念。
首联“国朝人物盛江西,欧晏曾王世所知”,开篇即点明黄壶隐先生在国朝时期,尤其是在江西地区的人物地位之高,与欧、晏、曾、王等大家齐名,为世人所熟知。这既是对黄壶隐先生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在当时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评价。
颔联“剩喜年来说壶隐,还看身后纪丰碑”,进一步表达了对黄壶隐先生晚年生活的喜悦以及对其身后留下的丰碑般的成就的期待。这里不仅赞扬了黄壶隐先生的学识和贡献,也寄托了对其后世影响的期许。
颈联“路遥莫致生刍奠,心折聊成薤露词”,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哀痛之情。路途遥远,无法亲自前往祭奠,只能以心折之意,写下哀悼的诗歌。这里的“生刍奠”是指古代祭祀时放置的草束,象征着对逝者的哀思;“薤露词”则是指悼亡之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不舍。
尾联“高蹈如斯天必假,彬彬子舍见孙枝”,最后以对黄壶隐先生高尚人格的赞美收尾。认为他如此高洁的品德,上天必定会给予相应的恩赐,同时也暗示了黄壶隐先生的后代将会继承他的优秀品质,如同繁茂的子孙一样,延续其家族的荣耀。
整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黄壶隐先生生前事迹的回顾与身后影响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