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锸
明 · 徐渭
片锸县车锻者谁,定知叔夜为侬锤。
柳边几受寒泉淬,花底长陪醉客嬉。
四大还家何用尔,一时夺彼亦嗔伊。
古来兢诧苌弘血,化碧当年若个知。
柳边几受寒泉淬,花底长陪醉客嬉。
四大还家何用尔,一时夺彼亦嗔伊。
古来兢诧苌弘血,化碧当年若个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刘伶锸》。诗中以刘伶的铁锸为喻,描绘了铁锸的来历与用途,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转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铁锸从锻造到使用,再到最终归宿的过程。
首句“片锸县车锻者谁”,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主题,仿佛在询问这把铁锸是如何被锻造出来的,暗示了铁锸的不凡来历。接着,“定知叔夜为侬锤”一句,将刘伶与铁锸联系起来,通过“为侬锤”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铁锸的锻造过程,同时也暗含了刘伶与铁锸之间的情感纽带。
“柳边几受寒泉淬,花底长陪醉客嬉”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铁锸的使用场景。铁锸在柳边接受寒泉的淬炼,寓意其经过严苛的考验,而在花底陪伴醉客嬉戏,则展现了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娱乐性,体现了铁锸的多功能性。
“四大还家何用尔,一时夺彼亦嗔伊”两句,通过“四大”(佛教中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比喻,表达了铁锸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发挥作用,同时又强调了铁锸在特定场合下被夺走时的不满情绪,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和情感深度。
最后,“古来兢诧苌弘血,化碧当年若个知”两句,以苌弘血化碧的典故,象征铁锸虽经磨砺,最终仍能保持其本质的坚韧与光泽。这里不仅赞美了铁锸的品质,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中不变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把铁锸的描绘,展现了其从锻造到使用的全过程,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转换,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