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徐孺子画像
宋 · 林季仲
伯淮卧彭城,绕屋生蓬茨。
天子呼不起,思见岩壑姿。
俾工图其形,衔命日夜驰。
落笔竟不得,韬面以疾辞。
豫章有孺子,同时隐江湄。
栖栖非我事,结庐对风漪。
时人亦罕识,阿堵谁写之。
我闻郭有道,曾遣轻骑追。
疑此言语生,即是茅画师。
天子呼不起,思见岩壑姿。
俾工图其形,衔命日夜驰。
落笔竟不得,韬面以疾辞。
豫章有孺子,同时隐江湄。
栖栖非我事,结庐对风漪。
时人亦罕识,阿堵谁写之。
我闻郭有道,曾遣轻骑追。
疑此言语生,即是茅画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卧:沉睡。蓬茨:杂草。
岩壑姿:山岩沟壑般的风采。
衔命:接受命令。
韬面:以病痛为由。
孺子:少年。
栖栖:忙碌不安。
阿堵:这个,指代画像。
郭有道:虚构人物,可能象征有德行的人。
茅画师:可能是以茅姓画家为原型。
翻译
伯淮在彭城沉睡,他的房屋四周长满了杂草。天子呼唤他却无法唤醒,渴望一睹他的山岩沟壑般的风采。
命令工匠描绘他的形象,使者昼夜兼程地赶往。
落笔之际却无法捕捉到精髓,只好以病痛为由婉言拒绝。
豫章之地有个少年,那时也在江边隐居。
忙碌的生活并非我的追求,我在风中涟漪旁建起了小屋。
当时的人都很少认识他,谁能将他的形象记录下来呢?
我听说有个名叫郭有道的人,曾派轻骑兵寻找他。
怀疑这幅画作源于言语描述,画家或许就是茅姓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季仲观赏徐孺子画像的场景。首句“伯淮卧彭城,绕屋生蓬茨”形象地刻画了徐孺子隐居彭城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简朴,与世隔绝。接着,“天子呼不起,思见岩壑姿”表达了皇帝对他的仰慕,想要一睹其风采,但徐孺子无意仕途,选择了隐逸。
诗人感叹徐孺子画像难求,“俾工图其形,衔命日夜驰”,工匠们虽受命绘制,却未能捕捉到他的神韵。“落笔竟不得,韬面以疾辞”暗示了画像的失败,画家们无法准确表现其风采,甚至有人借此为由拒绝了任务。
诗人又提及豫章之地有另一位同样隐居的少年,他选择在江边筑庐,过着闲适的生活,世人对其知之甚少。“阿堵谁写之”进一步强调了徐孺子画像的罕见和无人能准确描绘。
最后,诗人提到郭有道曾派遣轻骑寻找并试图描绘徐孺子,暗示这位人物的独特魅力。诗人认为,也许正是那位名叫茅的画师,因其独特的艺术眼光,才有可能捕捉到徐孺子的风采。
整首诗通过描绘徐孺子的隐逸生活和画像的不易得,赞美了他的高洁品格,并对画师的技艺表达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