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四十)
唐 · 吕岩
本来无作亦无行,行着之时是妄情。
老氏语中犹未决,瞿昙言下更难明。
灵竿有节通天去,至药无根得地生。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老氏语中犹未决,瞿昙言下更难明。
灵竿有节通天去,至药无根得地生。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注释
本来:原本。无作:没有刻意造作。
妄情:虚妄的情感。
老氏:老子。
犹未决:未能明确解答。
瞿昙:佛陀的别称。
更难明:更加难以理解。
灵竿:比喻智慧或才能。
无根:自然而然。
蓬瀛: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境界。
翻译
原本没有刻意造作,行动时却落入了虚妄的情感。老子的话语中尚且未能明确解答,佛陀的教诲下更是难以明了。
灵巧的竹竿直通云天,至高无上的药草在地上自然生长。
今天我与你分享,不保留任何,成功就在此刻,如同仙境蓬莱和瀛洲。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中的第四十首。诗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
"本来无作亦无行,行着之时是妄情。老氏语中犹未决,瞿昙言下更难明。" 这几句表达了对道家和佛家的某种看法,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作为可能都是虚幻不实的,而老子和佛陀的教诲也不够明确。
"灵竿有节通天去,至药无根得地生。"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道家修炼仙丹的境象,其中“灵竿”可能指的是用来度量时间或宇宙规律的工具,“至药”则是指那种不依附于物质根基而自能生成的仙药。这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永恒之境的意境。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珍视,以及对于已经达到的精神层次感到满足。在这里,“蓬瀛”可能象征着一种高洁独立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修炼成仙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