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酌
踏歌断续屏音乱,烛焰参差火树明。
香入诗脾梅问约,寒侵韵骨雪寻盟。
春风淡宕弦笙沸,卧理閒舒乐只情。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申佳允的《元宵夜酌》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繁华热闹的景象和文人墨客的雅兴。首句“箫鼓花城处处声”生动展现了花灯之城中热闹的箫鼓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接着,“衙斋命酒牍尘清”暗示了诗人身处官署之中,借着元宵佳节的氛围暂忘公事,品酒清闲。
“踏歌断续屏音乱,烛焰参差火树明”进一步描绘了元宵夜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踏歌之声时断时续,与屏风后隐约传来的音乐交织,烛光摇曳,如火树银花,明亮而迷人。诗人沉浸在这样的场景中,心境也随之升华。
“香入诗脾梅问约,寒侵韵骨雪寻盟”运用了象征手法,梅花的香气融入诗人的诗魂,仿佛在与他共约佳节之趣;而寒冷的冬夜则象征着诗人对高洁韵致的追求,如同雪花寻找知音般执着。
最后两句“春风淡宕弦笙沸,卧理閒舒乐只情”以春风轻拂、弦笙齐鸣的春夜之景收尾,诗人悠然自得地品味着这份宁静与欢乐,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沉醉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之夜的热闹与诗意,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情感寄托。
词语解释
参差的意思:◎ 参差 cēncī[similar] 差不多;近似◎ 参差 cēncī(1) [uneven;irregular]∶不齐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2) [differ]∶早晚相差参差了三两年(3) [error]∶差池;失误没半点儿参差译意参差(4) [careless;casual]∶马虎不敢参差(5) [unharmonious]∶关系不融洽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处处的意思:◎ 处处 chùchù(1) [everywhere]∶在各个地方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2) [in all respects]∶在各个方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3) [all over]∶在所有地方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春风的意思:◎ 春风 chūnfēng(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风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2) [with smile]∶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淡宕的意思:同“ 淡荡 ”。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序》:“有宣昭而无罨靄,有淡宕而无獷戾。”《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具茨集》:“其诗虽微嫌婉弱,而冲容淡宕,不为奇险之语,犹有中 唐 钱 刘 之遗。” 清 魏之琇 《头陂塘·苹花》词:“烟光淡宕摇天影,数叶弄凉葱蒨。”参见“ 淡荡 ”。...
火树的意思:(1).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晋 傅玄 《庭燎》诗:“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 唐 白居易 《山枇杷花》诗:“火树风来翻絳燄,琼枝日出晒红纱。” 清 陈维崧 《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诗:“万点水花笼夜碧,半巖火树落春红。”(2).指用竿架装饰的焰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贾实斋宪使》:“逼岁欲造火树,正需此(指火药),愿转乞少许。”(3).比喻繁盛的灯火。 唐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看灯》诗:“ 蓟门 看火树,疑是烛龙然。” 宋 张宪 《鹊桥仙》词:“星桥火树, 长安 一夜,开红莲...
乐只的意思:和美;快乐。只,语助词。《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宋 王安石 《闻望之解舟》诗:“子来我乐只,子去悲如何?” 郑泽 《短歌行》:“香起增高华,双情堪乐只。”...
命酒的意思:◎ 命酒 mìngjiǔ[order sb.to place wines on the table] 叫(手下人)摆酒...
诗脾的意思:诗思。 宋 杨万里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元 萨都剌 《快雪轩》诗:“古春吹到矮茅茨,香浮茗椀滋诗脾。” 清 俞樾 《红叶读书楼雅集图序》:“而如僕者,酒胆不刚,诗脾尤涩。”...
树明的意思: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管子>析疑》:“视於不见则目长,听於不闻则耳飞。长目飞耳,则远无所遗,近无所蔽,而明树矣。”...
踏歌的意思:◎ 踏歌 tàgē[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卧理的意思:犹卧治。《南史·刘善明传》:“ 淮南 近畿,国之形胜,非亲贤不居,卿与我卧理之。” 宋 范仲淹 《祭韩少傅文》:“偃息近藩,旨酒盈樽,可以卧理,不废清言。”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自从到任以来,且喜刑清政肃,吏辑民安,官舍清閒,可称卧理。”...
箫鼓的意思: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寻盟的意思:重温旧盟。《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 杜预 注:“寻,重也。寒,歇也。”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仪礼》注云:“寻,温也……则诸言寻盟者,皆以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热。温旧即是重义,故以寻为重。”...
衙斋的意思: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明 袁宏道 《丘长孺尺牍》:“家弟秋间欲过 吴 ,虽过 吴 ,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既是劝他救我,他便不肯,你也还该再劝才是。怎么反劝 邹年兄 也不要救我?敢则你衙斋冷淡,好几时没得鱼吃了,故此待他做鮓来,思量饱餐一顿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将军宴坐衙斋,缓带投壶,不亦乐乎?”...
只情的意思:只管,只顾。《西游记》第六回:“ 大圣 不恋战,只情跑起。”《西游记》第二十回:“ 行者 那里肯放,执着棒,只情赶来。”...
烛焰的意思:谓灯烛的光焰。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古意咏烛》:“花中烛,似将人意同。忆啼流膝上,烛燄落花中。”《宋史·礼志七》:“风顿止,天宇澄霽,烛燄凝然。”《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烛燄起的足有五寸餘长。” 叶圣陶 《倪焕之》一:“他清湛的眼睛凝视着烛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