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夹浦循转河至同里
明 · 徐庸
江流走西东,断岸分夹浦。
石梁毁何年,涛浪自今古。
下有无底渊,神龙久为府。
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
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
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
虽云备盗贼,寔乃妨商贾。
缘溪更寻汇,水浅隘沙土。
空将百尺牵,长年足辛苦。
斜日到人家,腥风起鱼鼓。
石梁毁何年,涛浪自今古。
下有无底渊,神龙久为府。
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
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
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
虽云备盗贼,寔乃妨商贾。
缘溪更寻汇,水浅隘沙土。
空将百尺牵,长年足辛苦。
斜日到人家,腥风起鱼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夹浦时所见的自然景观与社会现象,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深邃的思考。
首句“江流走西东,断岸分夹浦”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水奔腾、流向东西,两岸峭壁如刀削般矗立,形成了一条狭窄的水道——夹浦的景象。接着,“石梁毁何年,涛浪自今古”两句,将视线转向了时间的长河,暗示着这座石桥可能已历经无数岁月的变迁,而江面的波涛却自古至今未曾停歇,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下有无底渊,神龙久为府”进一步渲染了夹浦的神秘氛围,想象着深不见底的深渊中,神龙长久以来栖息于此,增添了神话色彩。随后,“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描绘了船上人的活动,舟人不再需要用力撑篙,而是轻松地摇动着船桨,渔子则在忙碌地捕鱼,展现了水上生活的独特风貌。
“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表达了诗人对顺风行船的喜悦之情,强调了自然条件对航行的影响。接下来,“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虽云备盗贼,实乃妨商贾”揭示了沿岸设置栅栏的目的,既是为了防范盗贼,也限制了商贾的通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安全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
“缘溪更寻汇,水浅隘沙土。空将百尺牵,长年足辛苦”描述了诗人继续前行时遇到的困难,水位变浅,沙土阻塞,船只只能借助长长的绳索牵引,长期如此必定艰辛。最后,“斜日到人家,腥风起鱼鼓”以夕阳西下、腥风四起的景象收尾,既是对一天行程的总结,也暗示了渔民生活的辛劳与自然界的勃勃生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社会生活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