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雪月双清篇赏析

雪月双清篇

明 · 邓云霄
寒风忽霁千山雪,晴云忽吐三更月。
清姿皓魄共澄鲜,双献空门斗奇绝。
空门雪月最清嘉,总为高僧转法华。
皎皎毫光开晓镜,盈盈宝雨散天花。
天花晓镜寒相妒,白沙千顷眠蟾兔。
喜看身世在琉璃,何用西方寻净土。
有客凭栏眺望高,金波潋滟化银涛。
翻惊下界浑铺练,欲向嫦娥乞剪刀。
静听空外冰轮响,忽讶王恭行雪上。
六花风起白龙飞,又似唐皇步月归。
曾闻玉杵敲灵药,何事琼尘满空落。
平田种璧正芳春,只恐偏逢砍桂人。
寥寥方籁中宵静,贝阙冰壶濯孤影。
赋就挥觞发浩歌,霓裳天乐还相应。
曙钟初动叫天鸡,遥指银河作剡溪。
月华浮动莲花舫,问讯仙郎沅水西。

鉴赏

此诗《雪月双清篇》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描绘了雪与月交织的清雅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禅宗文化的独特理解。

首句“寒风忽霁千山雪”,描绘了冬日里突然放晴,千山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壮丽景象。接着“晴云忽吐三更月”则展示了夜空中月亮从云层中透出的神秘与美丽。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清姿皓魄共澄鲜,双献空门斗奇绝。”进一步渲染了雪月交辉的景象,将雪与月的纯净与明亮比作为空门中的奇观,暗示了禅宗中对清净与超脱的追求。

“空门雪月最清嘉,总为高僧转法华。”诗句表达了雪月之美是为高僧所转,象征着佛法的净化与升华,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

接下来的几句“皎皎毫光开晓镜,盈盈宝雨散天花”描绘了雪月之光如同镜子般明亮,雪花如宝雨般洒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雪月的美丽与祥和。

“天花晓镜寒相妒,白沙千顷眠蟾兔。”以“寒相妒”形容雪花的纯洁与高贵,与“眠蟾兔”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雪月的清冷与宁静。

“喜看身世在琉璃,何用西方寻净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对心灵净土的向往,体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

“有客凭栏眺望高,金波潋滟化银涛。”描绘了一位客人站在高处,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金波化为了银涛,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

“翻惊下界浑铺练,欲向嫦娥乞剪刀。”诗人想象自己被这美景所惊,想要向嫦娥请求剪刀,将这美景永久保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渴望。

“静听空外冰轮响,忽讶王恭行雪上。”通过听冰轮的响声,联想到王恭踏雪的典故,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

“六花风起白龙飞,又似唐皇步月归。”将雪花比作白龙,与唐皇步月归的典故相结合,展现了雪花飘落时的壮观与诗意。

“曾闻玉杵敲灵药,何事琼尘满空落。”诗人联想到古代传说中的玉杵捣药,却疑惑为何会有琼尘满空落下,引人遐想。

“平田种璧正芳春,只恐偏逢砍桂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可能遭受破坏的担忧,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寥寥方籁中宵静,贝阙冰壶濯孤影。”描绘了深夜的寂静与清冷,贝阙冰壶象征着高洁与纯净,孤影则增添了孤独与深邃的意味。

“赋就挥觞发浩歌,霓裳天乐还相应。”诗人完成诗作后,举杯畅饮,吟唱浩歌,与天上的音乐相应和,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曙钟初动叫天鸡,遥指银河作剡溪。”曙光初现,天鸡啼鸣,诗人遥指银河,仿佛来到了剡溪,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月华浮动莲花舫,问讯仙郎沅水西。”最后两句描绘了月光下的莲花舫在水中轻轻摇曳,诗人询问着远方的仙郎,是否在沅水之西,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雪月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