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深上人松月轩赏析

题深上人松月轩

明 · 楼琏
夜月明松顶,轩居不掩扉。
石泉沉湿翠,碧瓦弄晴晖。
林静猿初息,巢空鹤未归。
此中凝坐者,寒沁薜萝衣。

拼音版原文

yuèmíngsōngdǐngxuānyǎnfēi

shíquánchén湿shīcuìnòngqínghuī

línjìngyuánchūcháokōngwèiguī

zhōngníngzuòzhěhánqìnluó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楼琏的《题深上人松月轩》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夜晚画面。首句“夜月明松顶”以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树之巅,展现出夜晚的宁静和月色的皎洁。次句“轩居不掩扉”则透露出深上人居住的松月轩,虽无门扉遮挡,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亲近。

“石泉沉湿翠”写的是石缝间泉水滋润着青翠的环境,暗示了山林的湿润与生机。而“碧瓦弄晴晖”则描绘瓦片在晴朗的阳光下闪烁,增添了空间的色彩与动态感。

“林静猿初息,巢空鹤未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猿猴已停止活动,只有鹤巢空置,尚未归巢,显示出深山的空旷与祥和。

最后两句“此中凝坐者,寒沁薜萝衣”以诗人自己入画,他静静地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凉意渗透衣物,表达了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深深沉浸和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山禅院的月夜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感悟。

词语解释

薜萝的意思:(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

碧瓦的意思:◎ 碧瓦 bìwǎ[blue tile] 青绿色的瓦...

弄晴的意思:(1).指禽鸟在初晴时鸣啭、戏耍。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一:“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林鸦檐雀格磔弄晴。”(2).谓呈现晴天。 宋 陈克 《谒金门》词之七:“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凝坐的意思:(1).静坐。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予学 老子 之法者也,朝暮黄粱一盂,苜蓿一盘,既适而且安,间披鹤氅衣,手执《黄庭经》一卷,翛然而凝坐,九衢十二陌之游尘,莫我之干也。”(2).引申为静止,固定不变。 郭沫若 《文艺论集·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强烈的、动态的抒情表现中,不定形是必要的,因为它……在它本身便把句的存在否定,使文体不滞,不凝坐于一点。”...

石泉的意思:山石中的泉流。《楚辞·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来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 唐 杜甫 《石泉》诗:“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宋 苏轼 《峡山寺》诗:“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元 刘迎 《寒食阻雨招元功会话》诗:“杨柳杏花相对晚,石泉槐火一时新。” 清 唐甄 《潜书·敬修》:“居於河滨者,始汲而归,浊不可饮也。注而勿扰,则石泉矣。”...

轩居的意思:房室。 明 陈琏 《岁寒轩赋》:“想夫轩居整飭,松柏萧森,阳乌转影,緑云布阴。”...

月明的意思:(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薜萝衣的意思:指隐者的衣服。 元 倪瓒 《寄张贞居》诗:“苍蘚浑封麋鹿逕,白云新补薜萝衣。”参见“ 薜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