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杨屯田通判永兴赏析

送杨屯田通判永兴

宋 · 王禹称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
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
莫向公馀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

拼音版原文

chángānfèifānfāngtōngyóuzhànshěngláng

luòcáimíngèryǒutángménběnsānyáng

xiùzhōngdānguìjiāshēngzàidàopànfēngbēiguāng

xiànggōngxúnzhēnnánrènjìnggōngfāng

注释

藩方:边疆地区。
省郎:朝廷官员。
二陆:陆机、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
三杨:指唐朝的杨家,如杨素、杨广、杨慎矜等,显赫一时。
丹桂:比喻科举及第,象征家族荣耀。
祖德:祖先的德行和声誉。
故第:旧宅,过去的住所。
靖恭坊:地名,可能指长安的一个街坊。

翻译

长安的废弃之地如同边疆,理应由通达之人来管理。
进入洛阳后,才华名声与陆机、陆云齐名,唐代显赫家族源自三杨。
衣袖中仍散发着世代书香,路边的丰碑闪耀着祖先的美德之光。
不要在公务之余寻找旧居,那里的荒芜难以辨识靖恭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送杨屯田通判永兴》。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古都长安和洛阳的历史沧桑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这两句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今河南洛阳),二者都是古代中国的都城,历经盛衰。"比藩方"暗指长安曾是军事要塞,而"通理犹宜占省郎"则强调了洛阳在历史上仍有其重要性。

"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

这里提及诗人进入洛阳时,赞扬当地的文化盛况。"齐二陆"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陆云,他们都曾在洛阳居住并留下了不朽的文学成就;而"有唐门户本三杨"则提到了唐代的名将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和杨慎矜,以及后来的杨复光父子,这些人都对洛阳有深远的影响。

"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历史记忆的尊重。"袖中丹桂"比喻着文学上的成就,而"道畔丰碑"则指的是沿途众多的碑文,这些碑文记录了古人的功绩,彰显了家族或个人在历史上的贡献。

"莫向公馀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

最后两句劝告友人不要去寻找那些已经荒废的旧居。"公馀"指的是古代贵族的住宅,而"榛芜难认靖恭坊"则形容这些旧宅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友人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