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塘二林韵(其一)
宋 · 刘克庄
夜绩旁边映隙光,忆曾参扣遍诸方。
扫眉众女偏谣诼,开口群儿亦谤伤。
后有知音分雅郑,今谁协律谱宫商。
戏衫欲脱无人付,诸子披襟直下当。
扫眉众女偏谣诼,开口群儿亦谤伤。
后有知音分雅郑,今谁协律谱宫商。
戏衫欲脱无人付,诸子披襟直下当。
注释
夜绩:夜晚的灯火。映隙光:在缝隙中闪烁。
忆:回忆。
曾参:古代贤人,此处代指自己。
扣遍诸方:四处求学。
扫眉:女子描眉,借指女子。
谣诼:诽谤和谣传。
开口:开口说话。
群儿:一群孩子。
谤伤:指责。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分雅郑:分辨高雅与低俗。
协律:合奏音乐。
宫商:音乐的五声音阶。
戏衫:戏服。
无人付:无人接手。
诸子:孩子们。
披襟:解开衣襟。
直下当:直接应对。
翻译
夜晚的灯火在缝隙中闪烁,回忆起曾经四处求学的经历。面对众多女子的诽谤和谣传,我开口说话也会受到群儿的指责。
身后虽然有理解我的知音,但现今谁能与我合奏音乐的旋律?
戏服想要脱下却无人接手,孩子们直接解开衣襟,我便如此应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石塘二林韵(其一)》。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个人抱负与情感的五言绝句。
"夜绩旁边映隙光":诗人通过“夜绩”——晚间织布时的场景,设定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这里的“隙光”,指的是穿过窗棂或织机缝隙中透出来的微弱光线,这既形象地描绘了夜色中的宁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明亮与希望。
"忆曾参扣遍诸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探求知识、拜访贤达的追忆。这里的“扣”,是指上门请教的行为,显示出诗人的勤奋与渴望学习的心态。
"扫眉众女偏谣诼,开口群儿亦谤伤":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即诗人被周围的人误解和中伤。这里的“众女”、“群儿”,可能是指同行或社会上的流言蜚语,而“扫眉”则表现出诗人的不屈与坚持。
"后有知音分雅郑,今谁协律谱宫商":这句表达了对音乐鉴赏者的怀念,以及现在缺乏能与之共同享受音乐之美的伙伴。这里的“雅郑”,指的是高雅的音乐风格,而“宫商”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音阶概念,代表着和谐与美好。
"戏衫欲脱无人付,诸子披襟直下当":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生活琐事上的孤独感受。这里的“戏衫”,可能是指在织布时需要更换的工具或物品,而“诸子”则可能是指周围的人,诗人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却无人理会。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织布情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关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受、个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识和艺术的渴望。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写,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