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沈启南
明 · 文林
天运有盈虚,人苦不自足。
已登九列阶,仍顾千钟禄。
黄鹄岂不高,中路将焉宿。
所以柴桑翁,无心适华屋。
瀚海辞风波,郊居梦花竹。
敛余百年身,及此未危辱。
愧君先机言,一纸百过读。
已登九列阶,仍顾千钟禄。
黄鹄岂不高,中路将焉宿。
所以柴桑翁,无心适华屋。
瀚海辞风波,郊居梦花竹。
敛余百年身,及此未危辱。
愧君先机言,一纸百过读。
鉴赏
这首诗《答沈启南》由明代诗人文林所作,通过对比高飞的黄鹄与选择归隐的柴桑翁,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首句“天运有盈虚,人苦不自足”,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循环变化,以及人们在追求满足时的痛苦。接着,“已登九列阶,仍顾千钟禄”描绘了一位官员虽然地位显赫,却仍然渴望更多的财富,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讽刺。
“黄鹄岂不高,中路将焉宿”以黄鹄比喻那些追求高位和财富的人,指出即使地位高远,也难以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所以柴桑翁,无心适华屋”则赞美了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他们不为外物所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瀚海辞风波,郊居梦花竹”描述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敛余百年身,及此未危辱”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避开人生的危险与羞辱,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最后,“愧君先机言,一纸百过读”表明诗人对沈启南的智慧和见解深感敬佩,并反复阅读,从中获得启发。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