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萤怨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
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让萤火虫飞去,无需挽留,年轻时的聚会如今只剩白发人。书架上堆积着数千卷古籍,每个字都反复映照,仿佛千回百转。
青云高远难以触及,打开书囊想要释放,却徒增更多哀愁。
暂且悠闲,沉醉其中,像董仲舒那样沉迷于学问,无暇顾及其他。
别让孤独和疾病的身体更加寂寞,还要向微小的虫子借取一点光亮。
在想放飞它们的时候,泪水打湿衣裳,萤火虫冲破篱笆,洒下无数光芒。
鉴赏
这首诗名为《放萤怨》,出自唐代诗人刘言史之手。全诗通过对比年轻时与老年之间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似箭、时不再来的心理感慨。
首句“放萤去,不须留”表明萤火虫是自由自在的,而诗人自己却无法像它们那样无拘无束。接着,“聚时年少今白头”则是在反思过去,年轻时光阴的积累如今已化作一头白发。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这里诗人通过书籍的比喻,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无限渴望的情怀。每一卷书都可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每一个字都需要反复咀嚼,以求彻底理解。
然而,“青云杳渺不可亲”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心情。诗人感到自己与那高远的理想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开囊欲放增馀怨”中,“囊”指的是萤火虫的光囊,诗人表达了虽然想要像它们一样自由地发光,但却又增加了不少的烦恼。
接下来的“且逍遥,還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诗人在这里劝诫自己要放松心情,享受生活,即使是醉酒也是一种解脱。然而,“仲舒”指的是古代贤良仲舒,此处暗示诗人虽然想要像他那样超然物外,却又难以做到。
随后,“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诗人哀叹自己年迈多病,连微小如萤火虫的光亮都要借用,反映出一种无力感和对生命即将消逝的忧虑。
最后,“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诗人在想要放手的时候,却不禁潸然泪下。萤火虫的光芒如同无数的眼泪,穿透了篱笆,散落一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难留以及个人生命力与知识追求之间矛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