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寄微之
唐 · 白居易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
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通州更迢遰,春尽复如何。
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通州更迢遰,春尽复如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月:农历三月,春季的一个月份。江水阔:江面宽阔。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也指意境悠远。
桃花波:桃花盛开时水面泛起的波纹。
年芳:美好的年华,指青春时光。
心事:内心的思绪,心绪。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虚度光阴。
南国:指南方地区。
谴谪:古代官员因罪或过失被贬谪到边远地方。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通常指黄河中下游一带。
兵戈:战争的代称。
故人:老朋友,旧识。
迢遰:遥远。
春尽:春天结束,春末。
翻译
三月的江面宽广,悠悠荡漾着桃花的波浪。美好的年华和心中的思绪,都在这里虚度。
南方之地我被贬谪,中原地区战乱频仍。
眼前的老朋友稀少,头上的白发却日益增多。
通州更加遥远,春天过去又将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景图。开篇两句“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通过对广阔江水和漂浮的桃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物华茂盛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接下来的“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则透露出诗人对青春易逝和个人心事的沉思,以及想要在这片土地上停留,享受这一刻宁静的愿望。
然而,现实却是纷扰复杂。"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一句,通过对南北战争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乱频仍、国家动荡不安的心痛与忧虑。
后两句“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则是诗人对于时光易逝、旧友渐行和个人的衰老的感慨。这里的“故人”指的是昔日的朋友或同侪,而“头上白发多”则是时间流逝的直接写照,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通州更迢遰,春尽复如何”一句,通过对通州(今四川自贡地区)延绵山脉的描摹,以及春天即将过去的哀叹,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未来迷茫和无奈的心情。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感性与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个人对于时光流逝、友情淡漠以及社会动荡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