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其十三)赏析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其十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冠醮之义,匪酬匪酌。
于户之西,敬共以恪。
金石相宣,冠醮相错。
帝祉之受,施及家国。

注释

冠:指古代成年男子的加冠礼。
醮:道教的一种仪式,也可指婚礼中的醮酒。
匪:不是。
酬:酬谢。
酌:饮酒。
户:门。
西:方位词,这里可能指特定的西屋。
敬:尊敬。
共:共同参与。
以:用来。
恪:恭敬。
金石相宣:金属和石头的声音相互应和,比喻仪式庄重。
相错:交错进行。
帝祉:天帝的福祉。
施及:惠及。
家国:家庭和国家。

翻译

冠醮的意义,并非简单的饮酒,而是在西屋举行,恭敬且庄重。
金石之声相互呼应,冠礼和醮礼交错进行。祈求天帝的福祉,恩惠将惠及国家和家庭。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的宫廷礼仪诗,描述的是皇子行冠礼的情景。从用词来看,“冠醮之义”指的是行冠礼的意义和程序,这里强调了这种礼节的庄重和重要性。“匪酬匪酌”则表明参与者对这项礼仪的认真态度,既不敷衍,也不马虎。

“于户之西,敬共以恪。”这一句描绘了行冠礼时人们在家门外西侧庄重地进行相互尊敬的场景。这里的“恪”字意味着严肃和谨慎的态度,反映出当时对这项传统仪式的郑重。

接下来的“金石相宣,冠醮相错。”则是对礼乐和冠礼程序的描写。“金石相宣”可能指的是用金属和石头制成的乐器齐鸣,以示庆祝和庄严;而“冠醮相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项礼仪的复杂性和层次感,表明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意义。

最后,“帝祉之受,施及家国。”表达的是皇子的这个成年礼不仅是个人接受天命的标志,也是将这种神圣的祝福扩展到整个家族乃至国家的愿望。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家庭和国家的重视,以及通过这些传统仪式来维系社稷秩序的信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