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鄗邑赏析

鄗邑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塞北三关没,江南四镇空。
至尊频按剑,元老独临戎。
龙起黄河雨,狐鸣白草风。
千秋台岋嵘,回首鄗城东。

鉴赏

这首诗《鄗邑》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局势的严峻与朝廷的应对策略,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联“塞北三关没,江南四镇空”,开篇即以“三关”和“四镇”象征国家的边防重地,暗示边疆的失守,国境线的空虚,营造出一种危机四伏的氛围。

接着,“至尊频按剑,元老独临戎”两句,通过“至尊”(指皇帝)和“元老”(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的动作,表现了朝廷在面对边疆危机时的紧张状态和积极应对,同时也反映出权力结构中的层级关系。

“龙起黄河雨,狐鸣白草风”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政治局势的变化,黄河之雨可能象征着朝廷的决策或行动,而白草中的狐狸鸣叫则可能是对某些不祥预兆的暗示,或是对某些势力的暗喻。

最后,“千秋台岋嵘,回首鄗城东”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千秋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重要地点或事件,岋嵘形容其高峻,暗示历史的深远影响。回首鄗城东,则是诗人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过去,思考当前局势与历史之间的联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