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郊行二首(其二)赏析

郊行二首(其二)

金 · 郦权
溪桥纳纳马蹄轻,竹里人家犬吠声。
行尽滩光溪路黑,隔林灯火夜深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外行进时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杨柳人家燕子飞”,以杨柳和燕子作为切入点,不仅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杨柳轻拂,燕子翩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卷。

接着,“绿浓缘径觅红稀”一句,通过“绿浓”与“红稀”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春天草木繁茂、花色渐淡的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感慨。绿意盎然的小径上,诗人似乎在寻找着那些即将凋零的花朵,这一细节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多年不踏乡关路”一句,透露出诗人久别家乡的情感。多年的离别,使得这趟回乡之路显得尤为珍贵和期待。这里的“乡关路”不仅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道路,更承载着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记忆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最后,“最喜青山待我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情厚谊。在经历了多年的漂泊之后,面对熟悉的青山,诗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安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是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深深依恋和回归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词语解释

灯火的意思:◎ 灯火 dēnghuǒ[candlelights] 泛指亮着的灯烛...

吠声的意思:(1).指狗叫声。《淮南子·泰族训》:“吠声清於耳,兼味快於口。” 艾青 《透明的夜》诗:“狗的吠声,叫颤了满天的疏星。”(2).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加以吠声者多,辨实者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士子生长草野,不及见 嘉 隆 故老,以审知是非之实;而一时著述编録之人,不过据近代文集,吠声附和。”参见“ 吠形吠声 ”。...

里人的意思:(1).同里的人,同乡。《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人如 成 先病,请药甚急, 成 愍而与之。”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予与 齐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2).里中主事者。《国语·鲁语上》:“唯里人所命次。” 韦昭 注:“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3).俚人,鄙俗...

马蹄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纳纳的意思:(1).沾湿貌。《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王逸 注:“纳纳,濡溼貌也。” 唐 刘禹锡 《踏潮歌》:“翌日风迴沴气消,归涛纳纳景昭昭。” 宋 梅尧臣 《石笋峰》诗:“明明落溪口,纳纳喧滩齿。”(2).包容貌。 唐 杜甫 《野望》诗:“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 清 方文 《芜湖访宋玉叔计部感旧》诗之一:“乾坤纳纳同心少,何日能忘此际情。”...

纳马的意思:犹纳粟。 明 代入监之资。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援纳粟纳马等例,侥幸出身,殊坏士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纳粟民生高第》:“ 景泰 以后,胄监始有纳马之例,既改为输粟。”...

犬吠的意思: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人家的意思:[释义](1) (代)指自已或某人以外的人;别人。人家都不怕;就你怕。(作主语) (2) (代)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相近。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作宾语) (3) (代)指‘我’(有亲热或俏皮的意味)。原来是你呀;差点没把人家吓死。(作宾语) [构成]附加式 [反义]自己...

深明的意思:(1).犹精深。《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羣公表 休 道术深明,宜侍帷幄。”(2).通晓;精通。《宋史·毕士安传》:“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故 东汉 之文,类多深明治体之言。”滇剧《闯宫》:“本宫当今状元,天子门生,饱读诗书,深明礼义。”...

溪路的意思: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一:“欲访 桃源 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谿路:山间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诗:“寥寥远天静,谿路何空濛。”...

夜深的意思: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