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答李适庵赏析

次韵答李适庵

元末明初 · 朱希晦
泛渚轻鸥并,啼霜旅雁孤。
池幽心自佚,路险意何须。
兰茝香堪佩,茅茨细可诛。
荣名安足羡,耕钓乃吾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秋日图景。诗人通过“泛渚轻鸥并,啼霜旅雁孤”两句,以轻盈飞翔的鸥鸟与孤独啼叫的旅雁,营造出一种既和谐又略显寂寥的氛围。鸥鸟成双,似乎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旅雁则形单影只,在霜天中哀鸣,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接着,“池幽心自佚,路险意何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幽静的池塘让人心情愉悦,即便道路崎岖,也无需过多忧虑。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兰茝香堪佩,茅茨细可诛”则将笔触转向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兰花与茝草的香气,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而茅屋虽小,却足以寄托心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简朴生活的推崇。

最后,“荣名安足羡,耕钓乃吾徒”点明了诗人的志趣所在。在他看来,荣誉与名声并非值得羡慕的事物,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像渔夫和隐士那样,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传统隐逸文化的认同,也是对简单生活哲学的深刻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词语解释

安足的意思:立足,存身。《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则 齎书告子 续 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耕钓的意思:相传 商 伊尹 未仕时耕于 莘 野, 周 吕尚 未仕时钓于 渭水 ,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 唐 孟浩然 《题张野人园庐》诗:“耕钓方自逸,壶觴趣不空。” 宋 刘过 《满江红·寿》词:“功甚大,心常小。居廊庙,思耕钓。” 清 陈忠裕 《赠钱牧斋》诗:“十年耕钓乐,《七略》较讐新。”参见“ 耕莘 ”。...

何须的意思: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旅雁的意思: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迴翔。” 唐 张籍 《横吹曲辞·望行人》:“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宋 贺铸 《登乌江柏子冈怀景仁》诗:“故人越 五岭 ,旅雁留 三湘 。好待春风暖,相随还北乡。”...

茅茨的意思: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

荣名的意思:◎ 荣名 róngmíng[glory;good name] 荣誉;美名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淮南子·务修训》...

吾徒的意思:(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幽心的意思:幽栖之心。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烟景抱空意,蘅杜缀幽心。” 唐 杜甫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诗:“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復见幽心。”...

自佚的意思:犹自逸。自图安逸。《左传·哀公二年》:“ 蒯聵 不敢自佚,备持矛焉。”《吕氏春秋·本生》:“出则以车,入则以輦,务以自佚。” 宋 陈亮 《祭薛象先内子黄氏恭人文》:“少不以富贵以自骄,晚不以从容而自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进士给假》:“ 世宗 圣龄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严正大,默符光乾,今之新贵图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