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友人故校书王君夷仲
拥书万卷日逍遥,户外绝无尘土客。
自迹诗书分战场,垂垂六甲皆科郎。
治言说尽万物理,亦有苦语原天荒。
保宁之军愤苛取,大夫回回军吏苦。
公来约束仗忠信,健儿三千胆如鼠。
倦游俯仰栖瀛洲,吏非散仙矧肯留。
金门间作林下语,对之使我销百忧。
人皆病心公病膝,归卧轻舟江月夕。
君不见书剑只今谁访君,灵鹫萧萧墓三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台:古代山名,这里指天台山。插天:形容极高插入云霄。
先生:对学者或长者的尊称。
六甲:古时星宿名,此处代指学子。
科郎:科举时代对士人的称呼。
金门:皇宫的代称,象征权力中心。
灵鹫:佛教中的圣鸟,此处可能指墓地。
翻译
天台山高插入云天,先生居处山之畔。满目书籍日日闲,门外清静无俗尘。
以诗书为战场,六甲学子皆有望。
言论深奥理无穷,苦口婆心开新境。
保宁军中苛政怒,官员百姓皆受苦。
公公正直定纪律,三千勇士胆气壮。
游历疲倦归瀛洲,非仙吏怎愿久留。
金门谈笑似隐士,解我忧虑消万愁。
人心疲惫公膝痛,月夜归舟卧江头。
谁人再访书剑翁,灵鹫山下墓已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开篇“天台插天天一色,先生乃在山之侧。”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高远与清幽,"先生"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他选择了山中的一隅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
接下来的“拥书万卷日逍遥,户外绝无尘土客。”则展示了这位学者每天与万卷书为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他的住所也远离尘世的喧嚣。"逍遥"一词充分体现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
"自迹诗书分战场,垂垂六甲皆科郎。”这两句表明诗中的人物不仅是在研究学问,更有着治国安邦的大志和才华。"六甲"是古代军事用语,这里暗示其才能非凡。
紧接着的“治言说尽万物理,亦有苦语原天荒。”则透露出诗中人物对宇宙、自然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世态炎凉、人心难测的无奈与哀愁。
"保宁之军愤苛取,大夫回回军吏苦。”这两句写出了诗中人物对战争、征服所带来的痛苦和反思,"大夫"这里指的是有知识、有见识的人,他们对于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深刻的。
下面“公来约束仗忠信,健儿三千胆如鼠。”则描绘了一位将领或者统帅对士兵的严格管理和训练,以及士兵们虽然外表强健却内心脆弱的矛盾心理。
"倦游俯仰栖瀛洲,吏非散仙矧肯留。”两句写出了诗中人物对于尘世生活的厌倦与超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紧接着“金门间作林下语,对之使我销百忧。”则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的交流能够带来心灵的平静,消解所有烦恼。
"人皆病心公病膝,归卧轻舟江月夕。”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中人物对于朋友身体状况的关心,以及自己返回到轻舟上,在江边的明月下安然入睡的场景。
最后“君不见书剑只今谁访君,灵鹫萧萧墓三尺。”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哀思。"书剑"象征着学问与勇气,而"灵鹫"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用以比喻逝者高洁的品格,"墓三尺"则是对逝者的深切悼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友人逝去的哀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