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未腊梅花已开北土虽春未有秀者因怀昔时赏玩成忆梅咏
为有轻盈态,都无浅俗香。
倚风斜夕脸,呵雪噤晨妆。
刀尺凭鲛杼,比邻托粉墙。
高枝笼远驿,侧影照回塘。
旷望黄昏月,嫶妍半夜霜。
一身来上国,三载别炎方。
不见南枝早,方惊北道长。
当时犹引领,此际故回肠。
泪尽羌人笛,魂销越使乡。
危楼难极目,恨酒怯盈觞。
未到卢家第,终虚白玉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雅脱俗的梅花美景。开篇“江南寒意薄,未腊见梅芳”写出了冬末春初时节,气候虽还带有寒意,但梅花已经悄然开放,其芳香不与众花媲美。这是对梅花独立自赏、不随波逐流的品格的一种赞美。
“为有轻盈态,都无浅俗香”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这种特质,它们以一种清新脱俗的姿态出现,没有那些庸俗花卉的浓烈香气。这是诗人对梅花高洁品格的一种颂扬。
“倚风斜夕脸,呵雪噤晨妆”则描绘了梅花在寒风中微微侧转,它们仿佛化妆一般,每一次呼出的气息都是冰霜之美。这不仅是对梅花外貌的一种写实,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一种赞颂。
“刀尺凭鲛杼,比邻托粉墙”则用了切割和雕刻的意象,形容梅枝如刀尺一般修长,如同精美的工艺品。而“比邻托粉墙”则写出了梅花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它们轻柔地依附在粉白色的墙壁上。
接下来的几句,“高枝笼远驿,侧影照回塘。旷望黄昏月,嫶妍半夜霜”则是对梅花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光影变化的描写。梅树高耸,枝叶如同遥远的驿站,而其侧面的影子投射在曲折的小路上。晚霞之下,黄昏时分的月亮洒落在梅花上,半夜的霜冻则给它们披上了洁白的外衣。
“一身来上国,三载别炎方”表明诗人因公务离开了南方,来到了北方,并且已经三年未能归去。这里的“上国”指的是北方,这里环境与梅花相比显得严寒而缺乏生机。
“不见南枝早,方惊北道长”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南方春意已浓的梅花未能亲眼所见的遗憾,同时也惊叹于北方道路之遥远,这里的“南枝早”指的是南方早开的梅花。
以下几句,“当时犹引领,此际故回肠。泪尽羌人笛,魂销越使乡”则是对往昔情景的追忆和留恋。当年在南方赏玩梅花时,那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却化作了无尽的思念。诗人听着羌笛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故土的怀念。
“危楼难极目,恨酒怯盈觞”则是写出了诗人在高楼上眺望时的心境,他无法将视线延伸得更远,只好借着杯中的酒来慰藉自己,但即便如此,酒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醇香。
最后,“未到卢家第,终虚白玉堂”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眷恋,他甚至还没有到达卢家的住宅,却已经在心中构建了一座以白玉为材的空灵之堂,以此寄托自己对梅花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温暖环境和高洁梅花的情感留恋,以及对北方严寒环境的不适应。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生漂泊的无奈和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