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过临城,望抱犊山赏析

过临城,望抱犊山

清 · 洪繻
遥望抱犊山,下有豹子谷。
昔为隐者居,今聚绿林族。
山中豪客多,虎头飞食肉。
无地安渔樵,何处筹耕牧!嗟乎平地间,长蛇常起陆。
况夫荒荒山,能无丛莽伏!连绵有峰峦,迢递似平麓。
远视目力穷,近无镜光缩。
路与峄县通,轨辙分横幅。
北向滕、薛都,风轮去何速!

鉴赏

此诗描绘了对抱犊山的遥望之景,以及山下的豹子谷,昔日隐者之居,如今绿林聚集的景象。诗人通过“山中豪客多,虎头飞食肉”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野性与豪情。接着,“无地安渔樵,何处筹耕牧!”表达了对山民生活困境的感慨,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矛盾。

“嗟乎平地间,长蛇常起陆。”诗人以“长蛇”比喻社会中的不公与险恶,暗指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平。在“况夫荒荒山,能无丛莽伏!”一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山地的荒凉与潜在的危险,暗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不稳定。

“连绵有峰峦,迢递似平麓。”描绘了山势的连绵起伏,仿佛与平地无异,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而“远视目力穷,近无镜光缩。”则通过视觉的对比,表现了山的辽阔与深远,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隔阂。

最后,“路与峄县通,轨辙分横幅。”描述了道路的延伸与交汇,象征着连接与沟通的重要性。“北向滕、薛都,风轮去何速!”则以快速的风轮比喻时间的流逝与变化的迅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