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赏析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

宋 · 黄庭坚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
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丘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珠网,十指乃能写人心。
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妙阴何。
阎夫子,勿谓知人难,使琴抑怨久不和。
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拼音版原文

shìhán饿èyóujīnxiàngláiyǒusāngqín

yíngxiàofēiyínbǎishāngāoshuǐshēnshēnwànshìqiūlǒngzhīyīn

yánjūnxiánbàoyōucháowèizhīliángyín

tiānhánzhōngwěibēixiàngqiūgāofēngshēnglín

lěngzhūwǎngshízhǐnǎinéngxiěrénxīn

cūncūnmíngtuódòutiánjiànjiǎochéngluó

suìfēnghánshìjiǔmǎnyǎndìngdòuzǎoduō

cháojiāgōngjīngguòxiàotánshìshūjiù

wénzhāngluòluòyìngcháodǒngshīwǎngwǎngmiàoyīn

yánwèizhīrénnán使shǐqínyuànjiǔ

míngguāngzhòukāijiǔménlìnggāocáiniúxià

翻译

古代贫寒之人受苦,现今依然如此,像子桑琴的故事流传至今。
倚着柱子吟啸歌唱,并非放纵情欲,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千秋万代只有一个知心人。
阎君怀抱七弦琴,独自弹奏,晁子则模仿《梁父吟》的曲调。
天寒时节纺织娘对着墙壁悲鸣,秋高气爽,风露声穿越树林。
冷风吹过枯枝,触动琴弦,十指间流淌出人间情感。
乡村处处鼓声如鼍鸣,豆田里的角状物像螺纹般排列。
丰收之年,贫寒之士也能举杯畅饮,满眼都是梨枣等美食。
晁家公子常来访,谈笑风生,与世俗格格不入。
晁董的文章风格独特,诗句常常深得阴何的精妙。
阎先生,不要说识人不易,让琴声长久压抑,无法和谐。
明光宫白天开放,气氛庄重,不让才华出众的人在低处唱歌。

注释

士寒饿:贫寒饥饿的士人。
子桑琴:典故,比喻贫困但有才情的人。
倚楹啸歌:倚着柱子吟唱。
伯牙:古代著名琴师,善弹高山流水。
丘垄:坟墓。
络纬:纺织娘,秋天鸣叫。
豆田见角谷成螺:形容豆田中角状物的排列形状。
晁董:可能指晁某和董某,两位文学家。
阴何:古代诗人,此处指诗艺高超。
知人难:识别人才的不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通过对士人的贫困生活和知音难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才被埋没的忧虑。诗中提到的"子桑琴"象征着古代贫寒士人的清高和才情,"伯牙山高水深深"暗喻知音难遇,而"阎君七弦抱幽独"则描绘了阎子怀抱琴弦,独自弹奏的孤独形象。

诗人通过"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的环境描写,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寒士的困境。"冷丝枯木拂珠网,十指乃能写人心"表达了对阎子音乐才能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琴声中的深沉情感。

"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运用比喻,描绘出农村生活的艰辛,"岁丰寒士亦把酒"则反映出即使丰收,底层人士的生活依然艰难。"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则以晁公子的洒脱与世俗不同,暗示了对社会上层人物的批评。

最后,诗人劝慰阎子"勿谓知人难,使琴抑怨久不和",希望他能释放情感,不必过于压抑。"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表达了对公正和尊重人才的期待,希望朝廷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和机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琴声为线索,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寒士命运的关注,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