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写怀十首(其三)
明 · 释函是
一日閒来一日足,百年愁去百年忙。
须将后事翻前事,莫误今狂学古狂。
松覆石床人外寂,门开竹径意中凉。
诸缘易尽心难尽,好悟无生万法忘。
须将后事翻前事,莫误今狂学古狂。
松覆石床人外寂,门开竹径意中凉。
诸缘易尽心难尽,好悟无生万法忘。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清雅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首句“一日閒来一日足,百年愁去百年忙”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短暂人生与漫长忧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在闲暇中找到满足,在忙碌中释放愁绪的生活态度。
“须将后事翻前事,莫误今狂学古狂”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转与个人行为的关系。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不应盲目追求过去或未来的理想状态,而应珍惜当下,避免陷入过度模仿古人或未来幻想的误区。这种思想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重视和对历史经验的理性看待。
“松覆石床人外寂,门开竹径意中凉”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松树覆盖着石床,四周寂静无声;推开竹门,一条幽静的小径映入眼帘,心中顿感清凉。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诸缘易尽心难尽,好悟无生万法忘”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理解,以及对内心永恒不变的追求。在面对生死、聚散等一切缘起缘灭的现象时,内心的执着与牵挂难以消逝,但通过悟道,可以达到超越世俗、忘却一切法相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佛教哲学的体现,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哲理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认知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