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参议雪中宴客朱佥判有诗因次韵(其二)
宋 · 王炎
不惯长安曳履游,贪看冰柱满檐头。
素花一色如梅岭,碎玉无声欠竹楼。
蜡炬欲残方夜永,金钗半醉自春浮。
无毡独坐君知否,也捲陈编索酒舟。
素花一色如梅岭,碎玉无声欠竹楼。
蜡炬欲残方夜永,金钗半醉自春浮。
无毡独坐君知否,也捲陈编索酒舟。
注释
不惯:不习惯。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长安(今西安)。
曳履游:悠闲漫步。
冰柱:结冰的水滴或冰凌。
檐头:屋檐处。
素花:白色花朵。
梅岭:比喻梅花盛开的地方。
碎玉:形容冰晶的美丽。
欠:缺少,这里是增添的意思。
竹楼:竹制的小楼,常有清雅之意。
蜡炬:蜡烛。
夜永:夜晚漫长。
金钗:古代女性饰品,此处代指女子。
春浮:春天的感觉仿佛在飘动。
无毡:没有毛毡垫子。
独坐:独自坐着。
君知否:你知道吗。
陈编:旧书。
索酒舟:寻找借酒消愁的方法。
翻译
不习惯在长安悠闲漫步,只贪恋屋檐下挂满冰柱的景象。白色的花朵如同梅花岭般,没有声音的碎玉欠缺竹楼的意境。
蜡烛将要燃尽,夜晚似乎更加漫长,我半醉中金钗轻颤,仿佛春天在浮动。
没有毛毡独自坐着,你可知道吗?我翻阅旧书寻找借酒消愁的机会。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中的游走生活,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开篇“不惯长安曳履游”即设定了轻松漫步的基调,“贪看冰柱满檐头”则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欣赏。
接着,“素花一色如梅岭,碎玉无声欠竹楼”两句,以白花比喻雪花,以“碎玉”形容雪花轻柔之状,并通过“欠竹楼”的动作,传达了诗人对静谧冬夜的感受。
“蜡炬欲残方夜永,金钗半醉自春浮”两句,则描绘了室内宴客的温馨气氛。蜡烛即将燃尽,夜晚依旧漫长,而宴席上的酒意正浓,金钗(发饰)半醉,显示了诗人对春节宴饮的享受和放松。
结尾“无毡独坐君知否,也捲陈编索酒舟”表达了一种独自静坐时的感慨,以及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与追寻。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冬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和深厚的情感。
鉴赏此诗,可见诗人的生活态度平和豁达,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艺术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