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堂为建昌王垣赋
明 · 罗伦
青青涧畔松,不为霜雪衰。
凿凿涧中石,不为流水移。
胡为白发人,忽若朝露晞。
长夜去冥冥,儿心宁不悲。
泣血不到地,滴著身上衣。
衣当有时弊,儿悲无已时。
儿身匪金石,不死将何为。
生当长相思,死当长相随。
凿凿涧中石,不为流水移。
胡为白发人,忽若朝露晞。
长夜去冥冥,儿心宁不悲。
泣血不到地,滴著身上衣。
衣当有时弊,儿悲无已时。
儿身匪金石,不死将何为。
生当长相思,死当长相随。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深切哀悼和不舍之情。
“青青涧畔松,不为霜雪衰。”开篇以松树不畏严寒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然而,“凿凿涧中石,不为流水移。”石头虽固,却也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比暗示了生命终将面对岁月的侵蚀。
“胡为白发人,忽若朝露晞。”白发老人的生命如同清晨的露珠,转瞬即逝,突显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接下来,“长夜去冥冥,儿心宁不悲。”长夜代表死亡的来临,孩子的心怎能不感到悲伤?
“泣血不到地,滴著身上衣。”泪水无法触及地面,只能落在衣物上,象征着哀伤无法言表,只能默默承受。接着,“衣当有时弊,儿悲无已时。”衣物总有磨损的一天,但孩子的悲伤却无止境。
“儿身匪金石,不死将何为。”孩子并非坚不可摧,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们该如何自处?最后,“生当长相思,死当长相随。”活着时思念亲人,死后也要追随他们的脚步,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交织,深刻描绘了对亲人离世的哀痛与不舍,以及对永恒情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