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
宋 · 王安石
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百年:形容时间长久。风雨:自然界的风雨,也可象征历史沧桑。
草苔昏:草木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不清。
尚有:还存在。
当年:过去的岁月。
墨法:古代的书法艺术。
祇恐:只怕。
峄碑:古代著名的石碑,这里代指珍贵的文化遗产。
尽:完,消失。
西风:秋季的寒风。
烧满:遍布,充满。
秋原:秋天的原野。
翻译
经历百年风雨,草木蒙尘,古老的墨迹和书法依然留存。只怕最终会像峄山碑一样消失殆尽,西风将把它们焚烧,遍布整个秋日平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存的忧虑。诗中的“百年风雨草苔昏”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毁坏的情景,而“尚有当年墨法存”则表明尽管如此,但某些东西还保留着往日的痕迹。这里的“墨法”可能指的是书法或文学作品,意味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担忧的是这些珍贵的遗产最终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同“祇恐终随峄碑尽”,即便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也可能被岁月磨灭。
最后两句“西风吹烧满秋原”则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万物凋零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沉郁氛围。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以及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