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其八)
明 · 郭之奇
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
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
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
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
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其八)》。诗中探讨了文武之道的融合与应用,以及儒家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首句“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点出了文武两途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即使在和平时期也需保持警惕,一旦边境有急,便需调兵遣将,维护国家安全。
接着,“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两句,表达了对过去忽视军事人才选拔的反思,以及认识到在国家危难时刻,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这里“干城”比喻守卫国家的重臣,“俎豆”则指祭祀活动,暗示过去可能过于侧重文治而忽视了武备。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两句,强调了儒家教育在培养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方面的作用。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不仅指射箭技巧,更象征着军事才能和勇气。“七书”指的是儒家经典,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可以培养出具备道德修养和军事才能的人才。
最后,“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两句,总结了儒家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全面作用,不仅能够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还能在必要时提供军事支持,保护国家不受侵犯。这里的“安攘”分别指和平与战争,表明儒家思想主张的是内外兼修,既能维护和平,也能应对战争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郭之奇对于文武并重、儒家教育在国家治理中重要性的深刻见解,体现了他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忧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