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梅花册四首(其一)
十载行吟都好梦,几番病酒思清茶。
怜香不扫重重砌,投暮何妨处处家。
谁识济时祖洲草,犬履事迹未堪嘉。
词语解释
病酒的意思:(1).饮酒沉醉。《晏子春秋·谏上三》:“ 景公 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晏子 见曰:‘君病酒乎?’公曰:‘然。’” 宋 翁元龙 《瑞龙吟》词:“昼长病酒添新恨,烟冷斜阳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枫凝血,草含秋,愁深如病酒。” 清 吴伟业 《子夜歌》之十二:“君来只病酒,辜负解香鈿。”(2).谓饮酒过量而生病。《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明 冯惟敏 《桂枝香·春怨》曲:“容光消瘦,非因病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吃得痛快,伤食;饮得痛快,病酒。”...
处家的意思:(1).居家;在家里。《晋书·谢安传》:“﹝ 谢安 ﹞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2).持家。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 安娜 处家是俭约的,到了 日本 后,家政一直是她自己在操持。”(3).成立家庭。《墨子·节用上》:“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处处的意思:◎ 处处 chùchù(1) [everywhere]∶在各个地方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2) [in all respects]∶在各个方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3) [all over]∶在所有地方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何妨的意思:[释义](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这样做。带有鼓动、激励的语气。 [构成]偏正式:何〔妨 [例句]何妨试试?(作状语)...
济时的意思: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酒思的意思:(1).想喝酒的情怀。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四:“暗入心情懒,先添酒思融。”(2).表示酒后的情怀。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酒思凄方罢,诗情耿始抽。” 唐 李群玉 《与三山人夜话》诗:“酒思弹琴夜,茶芳向火天。” 宋 朱熹 《次秀野咏雪韵》之二:“无端酒思催吟笔,却恐长鲸吸海乾。”...
怜香的意思:喜爱花香。亦以喻对女性的怜爱。 唐 徐夤 《蝴蝶》诗:“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遶綺罗衣。”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看他怜香至性,惜玉真情,料不把虚言相誑。”...
良宵的意思:(1).景色美好的夜晚。 唐 皇甫冉 《秋夜宿严维宅》诗:“世故多离别,良宵詎可逢。” 金 段克己 《中秋》之二:“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良宵莫把银釭照,最喜相逢似梦中。” 郭沫若 《长春集·游埃及杂吟之三》:“ 春申 相仿佛,煮茗话良宵。”(2).长夜;深夜。 唐 李峤 《饯骆四》诗之二:“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 后蜀 顾夐 《玉楼春》词:“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3).指元宵节的夜晚。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探春》:“千门万户乐新...
清茶的意思:◎ 清茶 qīngchá(1) [green tea]∶绿茶(2) [tea served without refreshment]∶只有茶没有点心的招待...
事迹的意思:[释义](名)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比较重要的事情。 [构成]偏正式:事(迹 [例句]英雄事迹很感人。(作主语)[同音]事机...
投暮的意思:傍晚。《汉书·游侠传·原涉》:“投暮,入其里宅。”《后汉书·任光传》:“ 世祖 遂与 光 等投暮入 堂阳 界。”《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自著平上幘,将三骑,投暮诣 鄴 下。”...
无价的意思:无法计算价值。比喻极为珍贵。《尹文子·大道上》:“﹝邻人﹞以(寳玉)献 魏王 ……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 荆和 之远识, 风胡 之赏真也。”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清 陈维崧 《三姝媚·寄远用梅溪韵》词:“斜压红裯,曾化为蝴蝶,此欢无价。”...
行吟的意思:◎ 行吟 xíngyín[singing while walking] 边行走边吟唱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重重的意思:[释义](形)一层又一层。 [构成]重叠式 [例句]克服重重困难。(作定语)...
祖洲的意思:古代传说中的十洲之一。《海内十洲记·祖洲》:“ 祖洲 近在 东海 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唐 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迴生乏 祖洲 之草,续断无 弱水 之胶。”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乘槎未许到星闕,採药何年傍 祖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