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桂花曲赏析

桂花曲

元末明初 · 郭翼
花开沓沓金为粟,叶密丛丛翠盖烟。
不分月中惟一树,要将秋色种诸天。

鉴赏

这首《桂花曲》由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描绘了一幅仙界与人间交织的梦幻画卷。

首先,诗中以“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之中。董双成作为仙女的侍者,于桂殿中吹奏着玉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也暗示了仙界的宁静与超凡脱俗。

接着,“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空月明”两句,描绘了乐曲结束之后,董双成返回仙宫的情景。此时,人间的世界仿佛被月光笼罩,显得格外寂静和空灵。这种对比,既突出了仙界的超然,也表达了对人间短暂美好瞬间的留恋。

随后,“河汉女,玉练颜,云軿往往到人间”进一步扩展了想象的空间。河汉女,即银河中的仙女,拥有如玉般洁白的面容,她们时常驾着云车降临人间。这一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暗示了仙界与人间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最后,“九霄有路去无际,袅袅大风吹佩环”两句,以“九霄”象征仙界的高远,强调了通往仙界的道路虽遥远但并非不可触及。同时,通过“袅袅大风”和“佩环”的描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仙人行踪的飘逸,也暗示了仙界与人间之间的微妙互动。

整体而言,《桂花曲》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诗意的仙界与人间相交融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于超凡脱俗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词语解释

不分的意思:(1).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2).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

丛丛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五代 齐己 《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 ,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翠盖的意思:(1).饰以翠羽的车盖。《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 高诱 注:“翠盖,以翠鸟羽饰盖也。” 唐 李白 《东武吟》:“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红楼梦》第八三回:“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緑轿,十餘辆翠盖车,明儿黎明伺候。”(2).泛指华美的车辆。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3).帝王的代称。帝王的乘舆有翠羽为饰的华盖,故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一:“ 西京 后陷没,翠盖蒙尘飞。”《旧唐书·崔胤传》:“覩纶...

秋色的意思:◎ 秋色 qiūsè(1) [autumn]∶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 [autumn scenery]∶秋天的景色秋色宜人...

沓沓的意思:(1).语多貌。《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诗·大雅·荡》“如沸如羹” 汉 郑玄 笺:“其笑语沓沓,又如汤之沸,羹之方熟。”(2).重重迭迭。 唐 张循之 《巫山高》诗:“ 巫山 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沓沓,一本作“ 合沓 ”。(3).疾行貌。《汉书·礼乐志》:“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 颜师古 注:“沓沓,疾行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全师秽迹》:“见大神持戈戟幡旗,沓沓而入。”(4).形容声音嘈杂。《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无名氏《东...

惟一的意思:[释义](形)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构成]并列式:惟+一 [例句]这是惟一的办法。(作定语)[同音]唯一、维医...

月中的意思:◎ 月中 yuèzhōng[middle of a month] 每月的中间几天...

诸天的意思:(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密丛丛的意思:茂密丛生的样子。 叶圣陶 《倪焕之》五:“那边房屋就很稀,密丛丛的,有好几个竹林。”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近处山岭长满密丛丛的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