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感(其五)
清末民国初 · 许南英
台湾蛮语「埋冤」字,我道无冤不用埋。
天演例原优者胜,地归民定与之偕。
青衫落地怜昭谏,黄绢多才老伯喈。
时景自甘心自苦,残棋一局费安排!
天演例原优者胜,地归民定与之偕。
青衫落地怜昭谏,黄绢多才老伯喈。
时景自甘心自苦,残棋一局费安排!
鉴赏
这首诗《台感(其五)》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表达了对台湾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感慨。
首句“台湾蛮语‘埋冤’字,我道无冤不用埋”,以“埋冤”二字开篇,点明了台湾曾遭受的不公待遇和冤屈,诗人对此深感痛心,认为真正的冤屈无需埋藏,应当得到公正的对待。
接着,“天演例原优者胜,地归民定与之偕”,引用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强调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选择原则,以及土地归属应与人民意愿相一致的观点。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进程和民族命运的深刻理解。
“青衫落地怜昭谏,黄绢多才老伯喈”,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忠臣良将和才华横溢之士的同情与敬仰。青衫落地,象征着忠臣被贬或牺牲;黄绢多才,比喻才华出众的文人。老伯喈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别称,这里借指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人士。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巨大努力却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仁人志士的深切同情。
“时景自甘心自苦,残棋一局费安排!”最后两句,诗人以“时景”自喻,表示自己愿意承受时代的苦难,同时也感叹于当前局势的复杂与艰难,如同残局中的棋局,需要精心布局才能找到出路。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台湾命运、民族兴衰的深切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正义、公平、人才价值的强烈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