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永安桥忆郡中诸友(其一)
清 · 金朝觐
行尽城西卅里程,虹桥西去路纵横。
悲欢昨夜酬诗酒,忍听寒波瑟瑟声。
悲欢昨夜酬诗酒,忍听寒波瑟瑟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永安桥上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景致描绘。
首句“行尽城西卅里程”,以“卅”这个数字,强调了行程之长,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跋涉,才来到这永安桥边。这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预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波动,或许是思念、或许是感慨。
次句“虹桥西去路纵横”,通过“虹桥”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地点,也营造了一种跨越与连接的意境。而“西去路纵横”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仿佛是说诗人站在桥上,向四周望去,看到了道路的四通八达,既表现了物理空间的广阔,也隐喻了人生的多条路径和选择。
接下来的“悲欢昨夜酬诗酒”,将时间拉回到昨晚,诗人与朋友们相聚,以诗酒相酬,共叙情谊。这里的“悲欢”二字,既指昨晚聚会时的欢乐与情感交流,也可能暗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复杂心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立体。
最后一句“忍听寒波瑟瑟声”,将视线从人与事转向自然,通过“寒波”和“瑟瑟声”这两个词,描绘出一种冷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寒波的流动,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瑟瑟声”则可能是风吹过水面或树叶的声音,或是某种自然界的细微声响。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富含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对当下境遇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