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肉
宋 · 李光
养生有真诠,虚心实其腹。
十年岭海游,一钵随僧粥。
纳息归丹田,息在火亦伏。
黄河朝昆崙,昼夜自回复。
空肠无滓秽,气转声漉漉。
腥膻减吾寿,厚味有腊毒。
颜回称好学,陋巷一瓢足。
何侯日万钱,但取身后辱。
齑盐有馀味,何必常食肉。
十年岭海游,一钵随僧粥。
纳息归丹田,息在火亦伏。
黄河朝昆崙,昼夜自回复。
空肠无滓秽,气转声漉漉。
腥膻减吾寿,厚味有腊毒。
颜回称好学,陋巷一瓢足。
何侯日万钱,但取身后辱。
齑盐有馀味,何必常食肉。
鉴赏
这首诗《食无肉》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对比不同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推崇和对物质欲望的反思。
首句“养生有真诠,虚心实其腹”点明了养生之道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而非外在的物质丰富。接着,“十年岭海游,一钵随僧粥”描绘了诗人长期游历在外,与僧人共餐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简朴生活的价值。
“纳息归丹田,息在火亦伏”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调息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黄河朝昆仑,昼夜自回复”则以自然界的循环不息,比喻人的生命与精神的永恒流转。
“空肠无滓秽,气转声漉漉”描述了纯净饮食对身体的益处,强调了去除杂念与欲望的必要性。“腥膻减吾寿,厚味有腊毒”则直接批判了过度追求美味与奢华的生活方式,认为它们会损害健康与寿命。
最后,“颜回称好学,陋巷一瓢足”引用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赞美他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好学的精神,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生活。“何侯日万钱,但取身后辱”则讽刺那些追求财富却最终落得名声败坏的人,强调了精神满足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生活方式的利弊,倡导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注重内心修养与精神满足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