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和任判官奉呈太守
原野为之焦,无复青青麦。
明廷恤农功,诏旨怀悯恻。
谁能共此忧,惟良二千石。
祷祠遍群望,百神潜率职。
迅雷出深渊,密云会将夕。
应龙不无神,女鲜罪所极。
滂沲浃宇宙,变化才瞬息。
矧兹颢穹意,岂独垂沛泽。
尝听君平言,以兹消薄蚀。
周宣成阳事,往往在简籍。
不闻二美具,介福逾万亿。
三农耒耜出,自此丰黍稷。
使君凭熊轩,劝耕驻阡陌。
上客歌吉祥,清文缀环璧。
我岂击壤翁,不能知帝力。
斐然遂成章,聊用同悦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官员们为百姓祈雨、劝耕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农业、民生的深切关怀。
首句“愆阳历冬序,入春日光赤”描绘了冬去春来,阳光炽烈的景象,暗示了干旱的状况。接着“原野为之焦,无复青青麦”进一步强调了旱情的严重性,田野一片枯黄,麦苗不再生长。
随后,“明廷恤农功,诏旨怀悯恻”表达了朝廷对农民疾苦的关注与同情,通过下诏旨来表达关切之心。诗人提出“谁能共此忧,惟良二千石”,赞扬那些有能力解决旱灾问题的官员,即“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他们能够与民同忧,积极采取措施。
“祷祠遍群望,百神潜率职”描述了官员们为了求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希望诸神能感应人间的疾苦,履行职责降雨。接下来“迅雷出深渊,密云会将夕”描绘了雷声轰鸣、乌云密布的景象,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
“应龙不无神,女鲜罪所极”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应龙形象,象征着降雨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降雨的虔诚祈愿。紧接着“滂沲浃宇宙,变化才瞬息”描绘了雨水倾盆而下的壮观景象,瞬间覆盖了整个世界。
“矧兹颢穹意,岂独垂沛泽”表达了诗人对天空之意的感慨,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大地的恩泽,更是对万物生长的厚爱。最后“尝听君平言,以兹消薄蚀”引用了古代哲学家君平的观点,认为这场喜雨可以消除天地间的微小瑕疵,带来和谐与繁荣。
“周宣成阳事,往往在简籍”提到历史上周宣王在阳地举行盛大仪式以求雨的故事,以此来强调喜雨的重要性。诗人感叹“不闻二美具,介福逾万亿”,希望这样的喜雨能够同时带来丰收与福祉,惠及亿万生灵。
“三农耒耜出,自此丰黍稷”预示着农民们将再次开始耕作,期待着丰收的年景。最后“使君凭熊轩,劝耕驻阡陌”描绘了官员们亲自参与劝耕活动,鼓励农民们辛勤劳动,确保粮食安全。
“上客歌吉祥,清文缀环璧”表示有高雅的宾客吟唱吉祥之词,用清新的文字装饰在珍贵的玉璧之上,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我岂击壤翁,不能知帝力”诗人自谦并非古代的击壤老人,但同样感激天帝的恩赐,感受到帝王之力的伟大。
“斐然遂成章,聊用同悦怿”表达了诗人创作此诗的初衷,希望通过诗歌传达喜悦之情,与读者共享这份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喜雨带来的喜悦与希望,还蕴含了对官员们为民谋利、关注民生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